自从加入勇士之后,迪瓦茨接到了第一个训练内容,就是练习三分球。
在接到尼尔森这个建议的第一反应,迪瓦茨是懵逼的。
尽管在欧洲,他就知道勇士队擅长投三分,全队有很多顶尖的神射手,可没想到他这个打中锋,居然也要练习三分?
当然,面对人生地不熟,语言环境也陌生的新球队,尽管迪瓦茨内心很纳闷,但还是认真地执行了尼尔森的建议。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尼尔森打算让迪瓦茨先练一年三分球再说,没想到马龙的伤病,让原本根本不可能得到上场机会的迪瓦茨突然有了不少的上场时间。
好在迪瓦茨是个听话的孩子,尽管突然成为了替补中锋,但他的三分练习始终没放下,经常和彼得洛维奇、马修利奥尼斯训练结束后加练三分。
不得不说,迪瓦茨在投篮方面,还的确有两把刷子,这还不到一个赛季,他便已经适应了nba的三分线,并且开发出了远投能力,尽管命中率不高,但已经可以保证对手不敢放他。
这样的进步速度,简直是奥尼尔闻了伤心,霍华德听了流泪,人跟人的差距,又时候比人跟猪的差距还要大!
而尼尔森之所以下定决心在这次关键的时刻冒险变阵,自然是看到了迪瓦茨的成长,也让他相信迪瓦茨可以胜任他需要扮演的角色。
目前从开场的第一攻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随后轮到爵士队进攻,这才是考验勇士防守的时候。
好在相较于其他强队,爵士的大中锋“猛犸象”在进攻端就是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身高224cm的伊顿,之所以会在82年的选秀大会上,被第4轮才选中,就是因为他的技术十分粗糙。
作为加州人的伊顿,尽管从小就身材高大,但他少年时一直都更喜欢水球,高中毕业后,他就进了亚利桑那州汽车研究所,做了三年的汽车修理工。
在这期间他一直与锤子、扳手生活,根本就没想过打篮球,直到一个贵人汤姆·鲁宾的出现,在修车时发现了伊顿,这才邀请他加入自己所在的赛普拉斯初级学院的篮球队试训,从这以后,伊顿才走上了职业球员的道路。
可以说,在20岁之前,伊顿几乎就没接受过什么像样的正规篮球训练,因此他根本没有像样的进攻技巧,在进攻端,只能靠扣篮和上篮得分。
而爵士队,显然也知道伊顿的能力,根本就没考虑过让伊顿来单打,毕竟迪瓦茨尽管比伊顿矮了一头,但防守一个进攻端连三板斧都没有的人,还是没那么困难的。
最终,随着斯托克顿与马龙的挡拆,马龙中距离跳投命中,为爵士首开纪录。
再次轮到勇士进攻,勇士依旧打起了普林斯顿,由迪瓦茨来到弧顶控球,这次,吃了亏的伊顿,可不敢再放迪瓦茨了,连忙来到三分线处防守。
可是,被调出禁区的伊顿,他那最佳防守球员的防守能力便无处施展,而这时李为思、里奇蒙德等人,各种挂掩护,各种反跑,很快就被李为思跑出了机会。
迪瓦茨眼疾手快,面对伊顿的干扰,居然将球准确无误的传到了李为思手中,接球的李为思根本不用调整,直接上篮得手。
直到篮球入筐,此时过来协防的马龙才刚刚赶到。
这样的上篮对于李为思来说,简直不要太轻松,闭着眼睛,李为思都能用一百种姿势将球弄进去。
如此极致的空间,尽管李为思手中的球权少了,但对于李为思而言,进攻的空间却大了,而且效率也更高了!
一直以来,勇士的战术中,一直都掺杂这普林斯顿战术,但受困于内线是马龙与罗德曼,所以这些战术只能起到补充作用,从未将其视作主要战术。
但由于刘易斯的缺阵,使得尼尔森只能孤注一掷,选择更为大胆的战术,没想到反而收获了奇效。
不仅如此,按理来说,普林斯顿战术,讲究的应该是平均主义,然而当李为思放弃组织,专心终结时,他的效率却比其他人高了一大截。
另外,由于李为思的无球能力极其强大,使得他经常能跑出空位来,如此一来,他获得的进攻机会就更多了。
就这样,首节在李为思的带领下,勇士以31:27领先爵士四分。
虽然勇士队进攻上打的得心应手,但随着爵士队摸清了勇士队的防守套路后,很快进攻效率也提高了,打的并不比勇士差多少。
这也是能够理解的,由于罗德曼在马龙身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导致勇士在侧翼和内线的防守相对薄弱,而爵士也通过挡拆换防等策略,来专门打击勇士的防守薄弱处。
可以说,仅仅从第一节而言,两队的主教练经过一番斗智后,打成了平手。
进入第二节后,两队的进攻势头依旧不减,爵士明明是一支防守强队,可在不知不觉中,居然与勇士拼起了进攻。
不过,凭借着马龙的出色发挥,爵士愣是在这一节与勇士队打平了,半场以55:59依旧落后4分。
显然,在落入到勇士的节奏中后,勇士依旧没占到什么便宜。
不过,尽管没能拉开分差,但尼尔森却很满意。
毕竟这是在实战中第一次使用这套战术,尽管失误不少,导致爵士抓住机会,打出了不少的反击,获得了一些轻松得分的机会。
而且球队的防守能力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种新型的战术带来的强大的进攻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