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表哥万福>第755章 王族后裔

谢老太爷接过盒子,取出来信物轻轻地摩挲,神情十分复杂:“谢府这一支是越国遗民,后来越国覆灭,我们这一支辗转到了泉州定居,并改了谢姓,从此隐姓埋名,此信物就是我们身为姒氏后人的凭证。”

殷怀玺吃惊不小。

越国国君姓姒,而姒是舜赐于禹的姓氏,越王勾践迁都琅邪以后,为了称霸中原跻身于大国之列,标榜“越为禹后”,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与当时的周天子和中原各侯和平共处,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太平统治。

这是越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一次融合。

后来楚灭越,越不尽灭,降于秦,越国正式灭亡。

越国遗民,又与天下诸侯一起反灭了秦,归于汉治。

后封了闽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不受汉人统治。

直到汉武帝时期,闽越余部完全归入汉治,民众迁徙到了江淮一带居住。

越国是从夏朝,就一直活跃在历史上的诸侯。

如此看来,谢氏来头还真不小,难怪祖上会留下“世不为官”的遗训。

越国王族后裔这一身份,这一底蕴,确实足够与武穆定北王一较高低,谢老太爷将这一隐秘告之于他,是试探,也是威慑。

江淮一带位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广及中南大部分地区,闽越人甚多。

身为闽越“王族”的谢府,即便祖上荣光不在,但姒这个姓氏,在中南地区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庞大。

江淮一带自古就是产粮、商贸之重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他借了叶寒渊之手,巧取东南沿海一带,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谢府在粮食、商贸上,就能扼住他的咽喉。

这是谢府傲骨和底蕴。

殷怀玺谨慎道:“谢府来历不凡,失敬之处还请见谅。”

谢太老爷摇摇头:“谢府既隐姓埋名,已是背祖忘宗,自不配再承先人之德,让武穆王见笑了。”

淡淡一句话,实则饱含了深意。

闽汉历经数朝数代,已经达成了人文融合,然越国王族后裔的身份,并不能为人称道,谢府改姓氏,是为图子孙后计,为后代子子孙孙求一个安稳。

越国自夏朝至汉代,都是一方诸侯列强,所谓的先人之德,更是诛心灭顶。

自称背祖忘宗,不配承先人之德,也是表明了立场,已无光复先人之德的野心。

谢老太爷是个明白人,谢府已经上了武穆定北王的船,为了外孙女儿自曝家门,是在示弱,也是在图强。

将弱点主动送于他手,是为了投诚。

同时也将庞大的筹码摆到明面,有价值才有谈判的资格。

殷怀玺颔首:“百善孝为先,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谢府传承先人遗脉,兼济天下,乃大善纯孝之举。”

谢老太爷没再多说,就转了话:“按道理说,你和小窈儿的亲事,是虞老夫人临终时亲自订下,也算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妥当不过了,谢府自然没有异议。”

殷怀玺一听这话,眼皮子就重重一跳,有一股不好的预感。

果然!

谢老太爷话锋一转,明知故问:“你和小窈儿的亲事,小窈儿的父亲可知道?”

殷怀玺硬着头皮道:“并不知道。”

“这就是了,”谢老太爷面色一松,就露了笑容:“虞老夫人临终前留下了,让小窈儿归谢府的遗命,给出的信物,也是谢府当年送给窈窈娘的传家之物,想来这亲事也没有订死,也有让谢府插手的意思。”

只差没有明着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虞老夫人去世了,亲事理应由虞宗正来作主,可虞宗正不知道,虞幼窈又归了母族,她的亲事,虞府也不能随意插手。

能真正作主的,只有谢府。

殷怀玺心中微叹,姜还是老得辣,想要凭着一个信物就蒙混过关,显然是不大可能了。

他也仔细斟酌了话:“虞老夫人是希望我能得了谢府的认可,在谢府的见证之下,与窈窈蒂结姻缘。”

早前得知了信物的来历,殷怀玺就知道了,他被虞老夫人摆了一道。

信物是实实在在的信物,可虞老夫人同时也给他挖了一个坑。

说什么暂时不要将信物的事告诉窈窈。

事实上,虞老夫人根本没有答应他什么,更没有就这桩亲事,做出任何承诺,而是变相地交由谢府来做打算。

这才以武穆定北王的身份下了拜帖。

先摆个立场,让谢府知道他不是三言两语能打发的人,后面作小低伏也好,低三下四也罢,都不是什么事。

谢老太爷窥了他的心思。

便也摆出了越国王族后裔的身份,与他周旋。

谢老太爷蹙眉:“小窈儿还在孝期,亲事也不好打算,不如等小窈儿守孝完了,再问问小窈儿的意思?”

虞幼窈身为孙女儿,按照丧仪礼制,只需为虞老夫人守孝一年,便能全了孝道。

坏就坏在,虞幼窈与祖母感情深厚,要为虞老夫人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虞幼窈已经十六了,他能等,可不能干等。

至少要先将名份定下来,得了长辈允许,培养感情也能名正言顺。

不然他干什么,还要特地向虞老夫人讨要信物,一来泉州就迫不及待地登了谢府的门,自曝身份?

殷怀玺料及如此,也做了打算:“想来老太爷听说过,上半年北方广泛种植了一种名为番薯的作物,因为这种作物的出现,大大地缓解了北方的旱情,助武穆王


状态提示:第755章 王族后裔--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