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组团游三国>第0113章 王队蜀道难不难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从朱提一路向北到成都。

成都,蜀语读音是“蜀都”,取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每当人们谈论起历朝古都时,总会想到西安、洛阳、南京,自然还有北京和开封,其实,成都也可称为八朝古都,从次数上说,是多于北京和开封的。当然,在成都建都的政权,都是以蜀为根本的区域性政权。

第一个在此建立政权的,自然是“蜀”。第二个政权名“成家”,此时,成家政权覆没只有一百五十年左右。

王队到达时,成都依稀是大都城的模样。

深处四川盆地,大山环绕,碧水阻隔,千百年来,中原大地虽风雨不断,而成都一带,却始终安逸太平,除了秦、汉几次战役,最多不过是蜀中内部的政权更迭,在东汉末年,这里也算是难得的安静所在了。

少了战火侵扰,成都各个年代的建筑都有存留,建筑材料多是就地取材的竹木瓦石,形态各异,但通常都是木穿斗架,屋脊高耸,出檐深远,想是利于采光和排水吧。

王队慢慢走,慢慢赏。

还别说,这东汉的成都,虽不如二十一世纪成都人头攒动,也是异常热闹,门口有喝茶的汉子,门内有踩着足踏织锦机的女子,一条条纤薄的蜀锦、一幅幅精美的蜀绣,构成道路两旁靓丽的风景。

……

城外小山脚下,一家小小客栈,竹骨泥墙,墙体色彩斑驳,想是已有些年头了。

王队喜欢这种古风,决定在这里住上一晚,研究走哪条路。

简单洗漱后,时候尚早,四处转转。

客栈房后升起袅袅炊烟,还传来阵阵香气,绕到屋后,店家正在烧饭。

鲜嫩的竹筒包裹着稻米,烧出清香的饭。

灶上大釜中,传出花椒特有的香气。

“好香啊!”王队咽了口口水。

忙碌的店家扭头笑了笑。

灶上的大釜引起王队兴趣,竟然是整块大石挖制而成。常见的有青铜、铁制,也见过贫穷的山村里使用陶釜,这种石釜倒是少见,不是要浪费很多柴禾吗?

王队俯下身子,石釜下没有柴禾,却窜起淡蓝的火焰。

王队好奇,询问店家得知,原来这里是天然的“火井”。无色无味的气体常年从石缝中窜出,小客栈因此建在这里,烧水做饭,方便很多。

竟然是天然气!王队还真的不知天然气的使用历史有这么早。(其实还要早,有文献可考的天然气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李冰父子就曾用过)

“吃饭喽。”店家用浓重的蜀音,热情地招呼王队,王队感到格外亲切。

竹香米饭,麻香青蔬。只可惜,这个年代,辣椒还没传到中国,不过,能品尝下两千年前的地道川菜,也算是极大的口福了。

……

吃过饭,王队坐在“火井”旁,借着明亮的火光,整理下这一段的所见所闻。

虽未能如愿寻到那个神秘的天坑,不过巴蜀一行,增长了许多见闻,也很值得了。

摊开地图,王队研究自己下一步的行程。

向店家询问走哪条路去长安便利一些,店家尴尬地笑笑:“不晓得喽。”难怪啊,蜀中之人,很少有人离开过恬静的家。

……

从经常出入巴蜀的商队那里,王队打听到,好多道路均可出入,只是不仅道路难行,蛇虫野兽出没,还可能碰到凶残的野人。只有自汉中一线,道路稍微顺畅安全一些。

只好走这边了。王队看看地图,自己原本要先去终南山看看王黑儿,走汉中倒不算绕路。

近年天下混乱,官营的商队很少了。王队等候了两天,才找到几支私贩凑成的商队,结伴上了路。

后人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每次想起这句诗,想起李白竟是后人,王队就感觉很滑稽。

王队并未感觉蜀道有多难,虽崎岖坎坷,狭窄陡峭,但王队东西不多,行囊不大,又有多年徒步探险经验,走在蜀道上,反倒有游山玩景的感觉。

同行的商队,驮运着沉重的货物,“蜀道难”,想来是针对他们的吧。

走了几天,王队也感觉到累,不是因为疲劳,而是因为找不到行走的节奏。常旅行的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节奏,王队同笨重缓慢的商队一起行走,便找不到自己的节奏了。一般人们以为只有走得比平时快才会感觉累,其实,走得比平时慢很多,更加累,就是因为不合自己的节奏所致。

放眼望去,前面一段路途比较开阔,王队决定自己加快点速度,活动下筋骨,和同行商队约定好,前面几十里处有适合宿营的地点,王队先走一步,在那里等候运货的商队。

脱离了队伍,王队感觉轻松很多,两侧青山高耸,翠竹掩映,耳畔还有潺潺泉水之声,王队好像找回了当年徒步旅行的乐趣。

午时,王队找了一处干爽地坐下,掏出干粮,就着冰凉甜爽山泉咽下。

身旁竹林中,有轻微的声响,循着声音过去,王队大喜:竟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幼崽。

王队忍不住想走过去伸手摸摸可爱的小家伙。

一阵腥骚气味,王队心里一惊:不好,小熊猫附近,一定有大熊猫,闯进人家的领地可是危险。

王队正待退走,竹林深处已传来“噗通噗通”的声响,一只身形巨大的大熊猫,向王队扑来。

保护幼崽和领地本能


状态提示:第0113章 王队蜀道难不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