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市场上只有一尺布,可它若变成了三尺、四尺,变成了五尺甚至十尺呢?
这就是奶爸让儿臣给父皇提议,大建国企的主要原因;
国企是以朝庭做后盾的,它能大量生产、增加各种货物供应啊!"
李世民眼前一亮,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发觉自己原本的思路是钻进了一个死胡同。
对啊,所有人只想着钱的问题,却几乎没有人想过,从加大布的产量、增加供应,这个根本原因上着手。
原来建立国企的根本原因在这,可是以前朕也不懂啊!
现在来看,这个奶爸是真有门道哇,做啥事,都是一套一套,提前就说要搞国企,为的就是今天的通货膨胀?
这奶爸心机深啊,还好、还好,这奶爸与朕是一头的!
于是,李世民更加认真地看着李治了。
李治看李世民听的用心,再接再厉道:"父皇,儿臣一再说,通货膨胀是好事,钱变多了是好事。
可问题就在于,如何去引导这些钱,朝着一个更有利的方向流动。
现在这些钱,都在市场上空转。
甚么是空转?
空转便是钱虽然泛滥了,这钱却没有进入生产的作坊里,没有提高市场的供应量,布依旧还是原来的产量,于是一尺布,价格便升高了,便出现了货币膨胀。
可若是引导这些钱,去生产更多的布匹呢?
一旦大量生产,那么有了足够的布匹供应,钱再多,价格也可以维持,甚至货物多了,布的价格反而还会下降。
除此之外,增加产量需要更多的劳力,这更多的劳力,可以给这些贫穷百姓,多一个谋生的地方、增加他们的收入。
除此之外,朝廷在这个过程中又收取到了更多税负,如此一来,布匹供应增大,可使更多人有布可用。
大量劳力得了工钱,他们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他的孩子就不必在街上乞食,而官府的税负也增加了,这,岂不是一举三得?
所以,儿臣才认为,钱变多了,是好事,钱越多越好。
现在呢,若是市面上没有铜钱变多的刺激,这天下只怕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过还是老样子。
可是要解决现在的问题,靠的不是戴胄,也不是历史上的老办法,而必须使用一个新的办法。
这个办法,奶爸称之为金融改革,但不是现在房相和戴胄采用的这种王莽式的改革。
自秦汉以来,天下所沿用的都是旧法,而今非得采用新法,才能解决当下问题。"
如果没有来这崇圣寺,李世民是永远不会去认真思考李治提出的问题的;
可现在,李世民也不得不顺着李治所述的方向去思考了。
李世民沉思半响,突的注视李治道:"你说了这么多,岂不是说,你可以解决这物价上涨?是你奶爸教你的?"
这就是李世民的过人之处了。
他不在乎你说的对不对,而是在乎于,你能不能解决问题。
李治正等着父皇这句话呢!
显然,他心中早有准备,"要解决,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树立许多利润较好的典范物品,比如像那青花瓷。
但凡是,能让钱生钱的东西,那么天下的钱,便会自觉地流入这里。
这市面上的钱都流入了别的地方,自然而然,市面上流通的钱也就少了。
只是,从前的时候,在人们眼中看来,将钱私藏在家里,便能让这钱越来越值钱,因此,就有了储蓄藏钱习惯。
可如今,世道变了,因此,就要重新引导钱的流向。"
李治生怕李世民还不够理解,于是指着这远处的河堤道:"这钱的本质,就是水,鄠县采铜,便相当于连下了几场大暴雨。
这大暴雨一直下,早晚会泛滥成灾,一旦成灾,大水就会冲垮河堤、淹没良田、冲毁城镇,祸害百姓。
因此,治理当下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大禹治水;
此前户部所用的方法是堵,可是水就在河里,堵是堵不住的;
因此,儿臣的方法和戴胄的是截然相反的,在儿臣看来,堵不如疏!
那么,怎么疏导呢?
我们可以先搞一个很大的蓄水池,就是寻一处洼地,而后再将这大水引到洼地里来,形成湖泊。
如此,这水大成灾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李治继续道:"那么现在最困难的问题是,怎么选择这个洼地,又如何将水引进去。
若是这洼地,对钱没有足够吸引力,钱是不会进去的。
可有了吸引力,又如何让这钱于天下有好处,却也是一个问题,这就是典型的宏观调控。
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单凭儿臣一人,只怕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力量单薄了些。
此事,还是需请父皇来牵头,让三哥来负责具体实务,拟定细则,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律法;
而儿臣呢,在旁边打打下手,此事便能成功。"
听着李治说的头头是道,又见李治信誓旦旦,李世民颔首:"既然堵是不成,朕就等你来疏吧!"
说到这里,他脸色凝重,言道。
"只是,朕得把丑话先说在前头,此事关联甚大,维系着大唐天下和百姓,如果你也如戴胄一样,朕绝不饶你。"
随即,李世民,脸上的威严更多了几分:"你也一样。"
李格郁闷心塞,为甚么每一次,有好事就没有孤王的份,而若是有坏事了、要惩罚了,就你也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