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启明1158>一千零二十四 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或许到了

对这个人选,姚仲没什么意见,但是对自己的遭遇,姚仲非常的激动。

他拼命辩解,拼命为自己辩护,讲他根本不可能会焚烧仓库,这一定是外人的阴谋之类的。

他的一些部将也试图为他说话,为他摆脱嫌疑而努力。

但是他们说归他们说,周麟之信不信就要看周麟之自己的。

显然,周麟之无法相信。

“现在他的罪责说不清楚,尔等若不想惹祸上身,就不要继续再说了,否则一旦事发,谁都救不了你们!”

周麟之久居高位,对于这些中层底层军官之有属性压制的。

一句狠话放出来,想为姚仲说话的人都不敢了。。

主要这件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把火是不是姚仲放的。

之前也没有通过气啊!

于是他们只能闭上嘴巴,眼睁睁看着姚仲被解职,然后各司其职,等待新上司王彦前来赴任。

为了彰显自己作为参知政事的勇气和朝廷的担当,周麟之拿下姚仲之后,还带人巡视了一圈明宋边境地区,检阅了一下边防步军和边防水军,发现姚仲对襄阳进行的立体防御改造还是不错的。

姚仲根据襄阳的地理条件,运用南宋优势的水军在襄阳城周边的水系布置了水师,用以迟滞万一明军发起的进攻。

有了水师的机动力,就能在相当程度上抵消掉明军在骑兵上的优势,会迫使明军也采取水上作战的方式和南宋鏖战,以此将明军拖入持久战,给后方南宋主力的支援争取时间。

听完姚仲的部将阐述的姚仲的战术之后周麟之感觉姚仲的确是名将,很有些才能。

可惜,他的政治不过关。

一个政治不过关的人,不管文才武略到底有多强,都不能予以任用,政治必须过关。

他不能留在这里,需要带回去审问。

但是说到底,这件事情真的如同他所看到的这样吗?

姚仲一直都在喊冤,一直都在说自己是没有过错的,当真如此吗?

周麟之也搞不清楚了。

三月初八日,周麟之从鄂州启程返回临安,这一场风波以文官的胜利告一段落。

但是事情就真的这样了结了吗?

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得知姚仲被带走的消息,赵玉成大喜过望。

此时此刻,赵玉成基本上已经知道了南宋接下来的一些计划和打算。

根据天网军密探的汇报,南宋朝廷已经准备对江南西路农民军政权发起新一轮的军事进攻了,而最开始决定的主帅就是这个经验丰富的抗金名将姚仲。

根据密探的汇报,姚仲善于用兵,为人勇猛有威望,带兵十分有章法。

他镇守襄阳期间,对襄阳进行了立体化防御改造,并没有因为出身四川就长于山地作战而短于平原陆地作战,而是很巧妙的运用了襄阳周边的水系,加大了水军的投入,使得襄阳城的防御立体了起来。

这颇有当年岳飞主导京湖战区的时候所采取的策略的架势。

因此赵玉成认为姚仲不好对付,让经验尚且欠缺的农民军对付这种人,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现在姚仲被夺职了,新任主将是侍卫步军司指挥使周赟,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将领,不出彩,也没犯过什么错,好像还有点身份背景,反正不是靠着军功上位的。

而这一次南宋打算投入侍卫步军司和鄂州大军两支军队,兵力在六万人上下,原先也打算投入襄阳大军作为主力,但是事已至此,襄阳大军只能作为预备队存在,不能担当主力了。

不过这也没有改变南宋朝廷决定发起围剿攻势的想法,他们显然不能忍耐农民军政权的存在。

赵玉成经过了仔细的思考之后,觉得有必要召开一个军事会议,他把农民军主要将领和指导员们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不算长但是意义十分重大的会议。

赵玉成在会议上提出,过去的作战都是宋军主动发起进攻,而他们不得不被动应战,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站稳脚跟,没有强大的军队,只能防守,不能进攻。

这是无奈之举。

而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农民军政权已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军队扩充到了满编八万人,且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野战能力和攻坚能力,各种军械也准备的比较齐全,粮食也准备的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采取固守政策而不是主动出击政策可能并不太合适。

“宋军若来,一定会对咱们的建设成果造成损害,咱们还要迁移民众,还要让他们离开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家园,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我很喜欢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叫御敌于国门之外。”

赵玉成在会议上发言道:“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军力,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等着宋军打过来呢?南宋的军队情报在我们这里就和书本里的知识一样,只要愿意看,总能得到。

一支大军在鄂州汉阳一带,一支大军驻守襄阳,一支大军驻守九江一带,三支大军加在一起足有十万人的规模,可谓是规模庞大,但是内部问题很多。

精锐的襄阳大军暂时是群龙无首的状态,九江大军号称朝廷禁军,但是较为平庸,主将没有立国什么战功,整支军队也和我们有过生意往来,很愿意倒卖军械给我们。

鄂州大军就更别说了,整个鄂州官府都和咱们做生意,后勤烂到了这个地步,甚至还想要和咱们配合对付自己家的将军,这种官府能够配合


状态提示:一千零二十四 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或许到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