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穿越宋朝当太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仁政带来的好处

在王安石的带领下,河北东路和河北西路开启了油炸蝗虫的热潮,蝗灾的趋势大为降低,减轻了大宋各路的压力。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豆油和麻油等被运输到了蝗灾严重的地区,今岁北方六路的收成是指望不上了,如何让百姓们坚持下去才是最为重要的。

蝗虫虽然好吃,但总不能靠吃蝗虫坚持到明年吧!再者说秋季过去后,也没有蝗虫可以吃啊!所以赈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宣武二年十月初三。

宣政殿内,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票人,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论文官还是武官,不论皇亲还是国戚,甚至不上朝的散官勋贵们都来了。

诺大的宣政殿,济济一堂。

赵昕扫了一眼众臣,而后颇有些无奈的说道:“今岁!蝗灾四起,北方六路受灾及其严重,庄稼颗粒无收,朕已经下诏免去北方今岁秋赋,并且又从内藏库拨了五百贯用来购买粮食救济灾民,然而这对于北方六路,近两千万大宋子民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赵昕说着,一行泪水从眼中滑落出来,三分是真情,七分是演技。

“官家!眼下国朝困难,举步维艰,臣愿意倾囊相助,捐出钱三十万贯,米粟石以助朝廷救济灾民。”

宰相庞籍率先出列说道。

“官家!没有官家的厚爱,臣走不到今天这一步,臣的一切都是官家给的,臣也愿意倾囊相助,捐出钱三十万贯,米粟9000石。”

副宰相文彦博也忙出言道。

两位大佬的的话一落,在场的王公贵族和官员们都明白了,今儿个召他们上朝为的是筹集钱粮赈灾,仁宗皇帝这么干过,所以在场的众人并不吃惊,无非就是捐点钱粮意思意思就行。可在想两位宰相一上来就这么大的手笔,这是闹的哪一出?

国库有没有存粮,庞籍和文彦博是最为清楚地,因为这些日子了,中书门下省是最繁忙的,每日都有大批的钱粮运往各处受灾,中书门下的官员们算过,以目前北方的存粮来看,也只能坚持到11月份,他这个宰相的压力是非常之大啊!

因为自古以来发生天灾,都会有官员借机攻击当朝执政宰相,这些日子来,赵昕也受到了不少弹劾庞籍和文彦博的奏折,大都是说朝廷有奸人当政,是故天降灾祸,官家应该将奸臣扫除朝堂,还朝政一个清明。

所以眼下危机时刻,只有花钱买平安了,钱财丢去是次要的,只要能让当今官家觉得亏欠他们,那么即便他们被贬出朝堂,那也是值得的。

“二位相公倾囊相助,实乃大宋百官楷模,但这都是二位大臣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家财,朕虽贵为天子,但也不能平白无故接受二位相公的私财。”

赵昕也没想到这二人竟然一次性捐出了这么多家财,但他也不好堂而皇之的收下,这要是传了出去,当今圣上拿大臣们的钱财,只怕他会失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心。

“官家!大宋朝如果不安稳,也就没有臣的万贯家财,只有大宋朝百姓安居乐业,朝廷的赋税才能收上来,如此一来臣的俸禄才能优厚,臣的家财虽然是臣经营所得,但须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今日百姓有难,身为宰辅,岂能置身于事外!”

庞籍重新拜道。

“官家!两宫皇太后携皇后娘娘以及后宫众妃在殿外求见!”

内侍急匆匆地跑来说道。

“宣!”

自赵昕亲政之后,曹太后和苗太后两人就未曾到过他处理政事的地方,皇帝亲政,自然同大臣们商量政事,她们也不想落一个后宫干政的名声。

“儿臣拜见大娘娘,小娘娘!”

赵昕恭敬地行了一礼。

“奴家拜见官家!”

以皇后为首的众妃赶忙朝着赵昕行了一礼。

“臣等拜见圣母皇太后,母后皇太后,皇后娘娘!”

满朝文武也纷纷行礼道。

“官家!自官家登基以来,哀家从未来到此处,哀家不想落个干政的名声,但今日北方六路遭逢蝗灾,百姓颗粒无收,哀家听闻后,自然也是痛心疾首,便在后宫筹集了一些钱财,以助朝廷救济灾民!”

曹太后缓缓地说道,而后突然转身朝着在场的大臣们行了一礼,说道:“先帝在时,对诸位都是爱护有加,恩裳盛宠,眼下国朝有难,还望诸位大臣勋贵们慷慨解囊,共渡难关!哀家在此替先帝谢过众卿了!”

曹太后等人来得快,去的也快,但带来的效果却是极好的。

“官家!臣愿意捐出钱四十万贯,米粟五万石!”

“官家!臣愿意捐出钱三十八万贯,米粟三万石!”

......

曹太后走后,在场的文臣武将纷纷上前捐钱捐粮,短短的半柱香内,就已经筹集到了一千万贯钱财,三十万石粮食。

仁宗在位三十载,宽以待人,对大臣们都是礼遇有加,并且赏赐颇丰,过节给赏赐,官员们生病了派遣御医医治,并且带去慰问品,甚至官员们生儿子什么的,宋仁宗都大手一挥,很是阔绰。

对比起赵昕这个抠门的皇帝来讲,仁宗皇帝在善待大臣方面足以甩他好几条街。

所以当曹太后提起先帝的时候,在场的众人不乏触景伤情,潸然落泪者,所以纷纷慷慨解囊,雪中送炭。

就连清贫的官员也是捐出了好大一笔钱财出来,不但如此,后宫宦官和宫女们也凑了一笔钱财来。

赵昕没想到百事不会做,只会做官家的父皇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二章 仁政带来的好处--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