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穿越宋朝当太子>第八十三章 温水煮青蛙

上源州内,一连几天,赵昕和范仲淹等文臣对广南南路一众献城投降的官员进行了考核,对于能力显着者自然是提拔加恩,能力一般者则加以整肃,而对那些为官不仁,欺压百姓的官员,赵昕也没有卸磨杀驴,仅仅只是免去官职,却以金银相赠,并好言相劝。

言下之意就是宋朝容不下你这尊大佛,你还是去祸害交趾国众位皇子吧!

就这样,一群贪官污吏在赵昕的“好言相劝下!”重新投入了交趾国众位皇子的怀抱。让赵昕没想到的是交趾国众位皇子差点为了这群贪官而打起来。

虽然这些官员德才不加,但都出身名门望族,且眼下交趾国王宝座还没定,众皇子自然是想多争取名门望族的支持,所以到最后还是赵昕亲自出面将这些官员平均分配给了交趾国的众皇子。

皇佑二年的大宋朝廷并不好过,洪涝,干旱时有发生,百姓房屋被冲垮,田地被淹没,卖儿卖女,被迫到处流亡。

对于此时的宋人而言,交趾还是属于蛮荒之地,所以即便是平民百姓,只要生活还能过得下去,都是不愿意迁移到大宋新命名的广南南路的,毕竟人是感情动物,故土难离,旧人难舍,安土重迁的观念是很难改变的,又加上家族宗族主义思想根深缔固,所以几乎没人来。

而流民就不一样了,他们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为了生存背土离乡,四处漂泊,吃人冷暖,他们早已放下了尊严,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活着。所以往往为了一口吃的,都能大打出手。

黄巢起义的教训在前,所以北宋自开国起对待流民就有一整套的制度,先是开仓放粮救济,而后如范仲淹等机智的官员会想到以工代赈,再就是朝廷挑其精壮入伍,编入禁军,厢军等,而一旦编入禁军,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的,意思就是你端了官家的饭碗,自然也就用不着造反了。

至于剩下的流民就是想造反也没有那能力了,因为精壮之士都已经被朝廷收编了,这样一来,即便偶尔有流民起义造反,宋朝也能很快的平定。

北宋疆土辽阔,纵横千里,所以每年都有自然灾害发生,宋朝继任的几位君主都按照这个法子来应对,造成的结果就是,禁军的队伍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要知道宋太祖时,常规军也不过二十万,结果短短不到一百年间,禁军队伍发展到了八十余万人,而“冗兵”也成了宋朝的三大难题之一。

当今太子殿下移民实边的消息传来,流民问题随之而解决,朝廷不但能省下一笔军费和赈灾之钱,而且过不了一年半载,又能收到一笔赋税,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流民在地方官员的帮助下,被一批接着一批的送往广南南路。

虽然在别人眼里交趾国是蛮荒之地,但在赵昕眼里,交趾国就是香饽饽啊!因为最着名的占城稻,在大宋境内才刚刚推广,一年也仅两季,但赵昕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占城稻在交趾国是可以一年三季的,这也是后世某国虽然国土没有华夏一省之大,但人口却有近一亿人的原因之一。

由于眼下受航海水平的限制,像土豆,地瓜,玉米类的高产农作物,赵昕一时半会也弄不来,所以他只能打起交趾国的注意了。

赵昕也想过一战拿下交趾国,但这并不现实,一来龙骑团损失过半,且多为骑兵,不适合攻城。二来交趾国气候恶劣,禁军多为北方人,大有不适应者,再者若强行占领,引得交趾李氏皇族跑到山沟密林里同你打上几十年游击,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对于交趾国剩下的领土,赵昕打算采取慢慢蚕食的办法,即先占领一部分地区,然后迁民过来,等几年,内地百姓都适应了这的生活,再做进一步的谋划。

朝廷册封交趾国的圣旨被快马加鞭的送来了,圣旨中,自然是将新获得的城池,统称为广南南路,又言朝廷将迁移五十万流民入广南南路,望太子早做谋划,且太子所求一应官员,也在前往广南南路的图中,并且令太子赵昕处理完广南南路诸事后早日回宫。

最重要的是传旨的宦官还带来了七份空白圣旨,言:册封交趾各路皇子之事,交由太子自行处置。

赵昕没想到便宜父皇不但应允了自己所求的官员,还答应自己与广南南路施行新法,并且将册封交趾各皇子的任务交给了他,如此一来,就大有可为了。

翌日,上元州府内,各路皇子的使者重新聚齐到一处。

赵昕看了一眼各路使者,又示意了一眼范纯仁。

范纯仁方才上前将圣旨一一念道,自有对应的使者前来领旨谢恩。

圣旨册封大皇子李日圣为越王,二皇子李日德为越嗣王,三皇子李日尊为越郡王,四皇子李日敬为越国公,五皇子李日廉为越郡公,六皇子李日礼为越开国公,七皇子李日忠为越开国郡公。

赵昕言明大宋承认每位皇子的地位及统领所属城池,但爵位不是固定的,每五年会根据每位皇子所拥有的的城池重新册封,城池最多的册封为越王,以此类推。

在对宋称臣纳贡的前提下,言明大宋军队俱不干涉各皇子之间的争斗。意思就是你们之间随便打,我大宋各不相帮,并且开放榷场,与各皇子互市。

几位使者一看,正合他们之意啊!几个世家大族彼此之间各有仇怨,且谁都想掌控交趾国,所以早就想一较高低了,


状态提示:第八十三章 温水煮青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