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陶晓伟平时在学校住宿,食堂伙食不好,一个学期下来,大家难得吃上一两次肉,油水严重不足。晚自修下课后,十一点熄灯就寝时,宿舍里安静下来,肚子浅的同学常常闹起抗议的咕咕声,声音此起彼落。
冬天天气冷,同学们都习惯躬身缩手,不愿动,可能是运动少,倒不见饿得难受。到了夏日,大家都喜欢追逐逗乐,活动量大增,每天三餐的素食饭菜,哪里经得住这群活蹦乱跳青春少年的折腾,肚子的抗议声提早到来,上午第四节课,教室里,这边的咕咕声未落,那头的咕咕声又起。
这天上午第三节课,体育老师说,期考要测试跳鞍马,让同学们加强训练。那节课,周老师跑在队伍前面,带着全部同学跑了差不多半节课时间,说是强化体能。然后,周老师叫人搬来两副鞍马,胸挂哨子,手持登记本,神情严肃地站在一侧,指导大家列成两队练习跨越鞍马。
同学们个个憋足劲,按照动作要领,助跑、起跳、手撑鞍马、跨越、落地一气呵成,反复训练。一节课又是跑步,又是跳跃,早上那碗稀粥早已消耗殆尽。陶晓伟衣服湿透了,前后襟紧贴在身上,更要命的是,肚子已经饿扁了,前后胸好像贴在一块,他感到身体发虚,眼睛时不时闪出星星。三个要好的同学拖着沉重的脚步凑过来,脸色发青,看来,他们也不比陶晓伟好到哪里。
其中有一个高瘦个子是留级生,有经验,他说:“眼都花了,你们跟我来,我们溜到宿舍后山找点东西吃。”
大家也饿慌了,豁出去了,四个人看了看,周老师专心地指挥其他同学跳鞍马,四人见机会来了,一溜烟跑到后山上。
经过食堂时候,瘦高个骗师傅说要烧垃圾,拿来一包火柴。
后山是一片灌木林,春夏之交,繁华盛开,到处是嗡嗡的蜂蝶。四人步履匆匆,踩过草丛,不时惊起蝗虫四处逃窜。
瘦高个连忙喊着:“快,蜂蝶不好抓,我们只捉蝗虫。”
于是,大家散开在草丛间寻找,捕捉蝗虫。十分钟不到,每个人手上都抓满大小不等的蝗虫了。
瘦高个招呼大家凑在一处,踏平一块空地,扯了几把枯草,用火柴引燃。
刹那间,一簇跳跃的火苗在大家面前腾起,伴着一缕惊喜和好奇,映入每个人的瞳仁。
瘦高个麻利地把蝗虫扔进燃得正旺的火苗,蝗虫挣扎一番,翅膀很快烧焦,逃不掉,被火烤得噼啪作响,很快,一股香味钻入每个人的鼻孔。大家兴奋起来,有的赶紧把手上的蝗虫掷入火堆,有的连忙捡枯草添火,有的用木棍扒拉着烧熟的蝗虫。
很久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四个人尝到了一餐香美的野味。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后来,陶晓伟哪天饿得熬不住了,就怂恿几位同学跑到后山捉蝗虫充饥解馋。有时候,抓到小鸟、青蛙,味道没有蝗虫这么好吃。
恢复高考几年了,读书已经成为无数读书人圆梦的彩虹龙门。
数学老师是一个胖子,个头高,四十多岁。学校同行喜欢逗笑他,在这个饥饿年代,难得有像他这样的胖高个子,真是富贵命。
数学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全靠农村老家养的几只母鸭,他家经常拿鸭蛋跟镇上的人家换面条,一扎一斤的面条不够吃一餐,一天到晚,总感觉到饿。
同事见他较真,一哄而散。
数学老师上课,总少不了那句名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全班同学耳朵都听出了茧,听腻了,一看到他又唠叨那句话,纷纷摇头。但是,陶晓伟不觉得腻烦,他知道,读书才能让自己不受饥饿。
就快放晚学了,不知是谁的肚子不争气,教室里又隐隐约约响起空肠胃搅动的声音,咕咕咕,咕咕咕……
“啪啦!”
“啪啦啦!”
突然,天空炸起了一阵雷声。同学们才留意,刚才教室外还是阳光灿烂的,不知什么时候,太阳躲进乌云里,窗外变得一片昏暗。很快,噔噔噔,几颗大雨点直砸下来,敲在瓦顶上,伴着更近更响的雷鸣,哗啦啦一场暴雨从天而降,屋外,风声雨声混成一片。
雨势越来越大,天更昏暗了。
老师停止了讲课。
有些好奇的同学伸头看着窗外的暴雨,聆听着大自然的震怒。
陶晓伟赶紧整理完笔记,翻开卷子琢磨起习题来,反正没有雨伞,下课也去不了饭堂,先做一份习题再说。
雷声小了,雨还是哗哗地下着,丝毫不见减。
教室的同学纷纷围挤着仅有的几把雨伞,簇拥着一窝蜂似的冲入雨帘,赶往食堂。
教室安静下来了。谁都没有留意,只有陶晓伟一人还伏在桌面上计算着习题。
不知过了多久,雨小了很多,滴滴哒哒,疏疏落落的。班长吃过晚饭,跑回宿舍换洗湿衣服。天擦黑的时候,他第一个返回教室。
“陶晓伟,你怎么比我好快呀?连续天天吃南瓜菜呀,你吃得饱吗?”
“什么南瓜菜呀?”
“你没有去食堂吃晚饭吗?”
“哦,你们都开饭去啦?”
“天呀!你又错过晚餐了。”
“啊?外面雨停了?天都黑了?我想趁雨未停,写完这两页卷子再说……”
上晚自习前,陶晓伟跑到校门外巷口那里,心疼地花了两毛钱,买了一碗素汤粉做晚饭。
谁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