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大国军垦>第1389章 朝气蓬勃的城市

这一届班子都是年轻人,剩下几个老军垦,基本也都年龄快到杠不管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她们自然想干出一些成绩来。

总不能让父辈们拉着手,在地图上一划拉:“这是朕给你们打下的江山,可要守住啊!”他们可丢不起那个人。

想出成绩,飞机制造自然是最合适的目标,毕竟国内还不能独立完成飞机的制造。而军垦城占着这么多的优势,不尽快搞出点名堂来就没天理了。

魏玉祥被召回,立马全部投入到各自材料的研发当中。别看他的技术水平并不算高,但他却是钢铁厂的灵魂,有他在,厂里永远就处于高效运转状态。

乌克兰那边购买的原材料到货之后,伊万和和田青带着所有的研发人员又开启了连轴转模式。

其实飞机制造厂通常仅指包含飞机机体零部件制造、部件装配和整体总装等工序的工厂。

飞机的其他部分如航空发动机、仪表、机载设备、液压系统和附件等由专门工厂制造,不列入飞机制造范围。制造厂中的总装车间都是超大跨度、单层的钢结构厂房。

其实说白了,这个飞机制造厂也就是个组装厂,真正的核心部件,还得靠其它厂加工。

而飞机的核心发动机和原材料又是飞机重中之重关键所在。所以,如今这两个厂的研发,才是能决定军垦飞机制造厂能不能生产出纯国产的飞机。

军垦城最不缺的就是拼命三郎一样的研发人员。主要是动力足,每次有了大的突破,那奖金可是百万起步的。

这种时候不要单纯的弄個奖状去糊弄人家,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什么东西都能用钱衡量了。

国家的科研单位人才流失严重,一是拿来主义的影响,第二就是贡献和回报的严重比例失调。

一个搞原子弹的工程师工资还比不上一个卖茶叶蛋的,人家还咋干?

谁都有一家老小,每天一睁眼的吃喝拉撒都要钱。所以那些科研人员菲薄的工资在生活面前已经是杯水车薪。

他们不得不扔掉理想和情怀去下海经商或者打工。研究飞机的去研发洗衣机。研发火箭的去汽车制造厂,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军垦城所有企业都坚持了一个原则,那就是研发人员的工资是最高的,而且一旦有新发明还给与重奖。

这样一来,不但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还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生活没有负担,可不就工作呗。

大部分研发人员其实都是活的比较简单的人。他们是真喜欢自己的事业,业余时间你让他们去干点别的他们也没兴趣。

还不如琢磨点自己的项目靠谱,一是乐趣,再者有钱。

不过不要以为自己成了研发部门的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连续两年考核,你如果不适应部门工作,或者没有出成果,照样把你下放到厂里作为普通技术工人使用。

这个不是残酷,而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竞争机制这些人就会躺平。他们躺平的后果就是企业躺平。

就如战士汽车,一年之内产品没有一些突破和改进,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觉。

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抛弃。等到那时候企业倒闭,工人下岗。要比淘汰几个研发人员后果严重的多。

市场经济就是这样,大浪淘沙,后浪推前浪。你要是原地踏步,那就只能被推到沙滩上等死。

叶雨泽把自己的两个企业改制也是源于这个目的,一个是为了企业的自主性,另一个就是竞争机智。

因为国企员工的那种制度,已经成了企业发展发桎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资是按照工龄算,再加上子女接班。三代人下去,这个企业最后就啥也不是了。

叶雨泽的原则就是:“我可以以人为本,但是这个原则是建立在员工真心热爱企业的基础上的。”

这样的制度下,企业利润高,发展快,员工工资自然也就高。而且只要不是决策层出问题,这样的企业只会良性发展。

军垦城这几个企业大都都是如此,发展不仅稳定,而且迅速。主要是一项项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产品都是在国际上技术顶尖的存在。

这样的企业你就是想倒闭都倒闭不了。人家提前交钱堵着门要货呢。

这个发动机厂独立之后,销量比汽车组装厂还要大。连很多大牌车企都在使用他们的发动机,小厂就更不要说了。规模一次次扩大,如今这个厂的面积已经要超过组装厂了。

战士钢铁厂如今也是集团公司,虽然外地也有很多分厂,但是那些关键性的产品,还都在军垦城。

比如钛合金厂,高温金属材料厂。铝合金厂。而普通的钢材,军垦城内几乎已经不生产了。污染大,利润低,还不如都交给分厂。

分厂厂长都是从自己厂里选拔出来的。有军垦城的,更多的还是外地来的人才。当然原则就是必须要有能力。

象魏玉祥他们那几个开始靠任人唯亲的事情基本不可能发生了。

其实如今这两个巨无霸企业,叶雨泽虽然是老板,但是很多时候他都不能左右,而是靠企业管理层自行决定。只有重大问题,才会报到他那里让他拍板。

王淑琴和马蓉合作的非常好,王淑琴做事细致,大方向把握的准确。而马蓉则有股子冲劲儿,做企业是把好手。

而于兰如今也是军垦城财政局长,这个从毕业就成基建连会计的人,如今成了军垦城的财政大管家。

其实


状态提示:第1389章 朝气蓬勃的城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