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将军,辽军就在北面十五里处野狐岭扎营。”
“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李继隆也下令安营扎寨。不过他们比辽军舒服多了,有食物,有帐蓬,帐蓬里还生着炭火。
“大帅,为何不继续追杀?”来自六谷部的大将武勃离疑问道。
“勿用,敌人仍会做困兽之斗,又有居高临下之势,一旦强行追杀,势必激起他们反扑,能歼灭之,代价太大。反正是网中之鱼,何必急在一时。”李继隆道。
原因可不止这个。
已经大捷在望了,不用着急,而是用最小的代价取胜,否则高昂的抚恤金远胜过了赏赐,再者每死一个兵士,就意味着一家破裂。李继隆虽对政治不长,可简单的道理还是懂的,这一战打过了,赏赐,抚恤,以及重建,还不知得花多少钱呢。
况且还要收复燕云,还要攻打北方……必须要保存实力。
停一停,与步兵不脱节太远,保持整个集军团前进,那么手中可用的棋子会更多。特别是粮草,越往北去,辽国粮草会有危机,宋军大部人马也得需要大量粮草,因此行军速度也不能过快。
拖下去对宋军有利,宋军睡在帐蓬里,盖着棉被,辽军睡在野外,盖着枯草,耗也将他们耗死了。
辽军需要休息,宋军同样需要休息。
还有……
他将诸将召集:“杨延昭,秦翰,你们各率五千咸平军,绕道东侧,尽量离野狐岭远点,不惊动辽军,先行日夜驰奔高阳关,听候王显调命。”
“喏。”
两人下去点兵点将。
“魏能,张凝。你们各率五千普通骑兵也速去高阳关候命。”
“喏。”
“若没有意外,辽军暂时会想以最快速度离开大名府,那么就会从大名府东面平原地区撤离。荆嗣,田敏。你们率五千背嵬军,马知节,你们率五千咸平军,先行赶到故城镇,然后立即休息。等到敌人到达时,你们提前伏击。再派斥候监视,若是敌人改道大名府西侧行军,你们也要立即赶到大名府,与我军配合,从侧翼发起进攻。”
“喏。”
“再派人通知大名府王相公。不如这样吧,孙全照,你立即去大名府,征调城中所有精锐兵士,配合荆将军田将军与马将军备战。”
“喏。”
“余部立即休息。”
就在这时。宋九送来一封快信。
李继隆打开一看,笑道:“妙计。”
仅靠宋九,没有李继隆与曹玮临阵指挥,是休想完成这样的大捷。但靠李继隆与曹玮,没有宋九的支持,以及政治上的嗅觉,李曹二人想立此功。根本不可能。
休息了一夜过后,几路兵马都在移动。
辽军继续向东北逃窜。
李继隆不慌不忙地下令拨军起营。
后面步兵与粮草辎重兵也跟了上去。
最后是赵恒带着大队兵马。
宋九劝说赵恒前去北方,赵恒有些意同,不过有的大臣反对。宋九说了一句,自古以来,五镇山岳。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然唐朝衰落后,连燕云都成了胡人之所,连五岳的恒山也成了辽国范围,更不用说医巫闾山了。此次陛下北上,必拜祭医巫闾山。这才是中原一统,天下混一的象征。诸位,如此盛事,你们想阻挠陛下吗?”
赵恒马上眼睛就绿了。
宋九一下子点中了所有士大夫的命脉。
张齐贤与寇准磨掌霍霍。
至于其他大臣也好不到哪儿去。
什么叫盛世王朝,天下不混一大统,最少以前中国的疆域一统吧,不然何叫盛世王朝。
医巫闾山又叫闾山,就在营州的锦州地界。
于是没有任何异议,御驾北征。
什么拜祭五镇,宋九真不感兴趣,然而赵恒去了北方,会表示对北方的尊重,利于迅速融合这广大的区域。而且经一事长一智,人的思想会随着人生经历而产生改变的。经此,赵恒与大臣们思想就会变得开阔进取,不然北方还会失守。
若失守了,用兵北方有何意义,不如留着辽国,牵制其他游牧民族,只经营燕云。
再者棉花出现,能扩大宋军在北方的活动范围。
而且物格学的发展,也给了宋九底气。如蒸汽机,开始用在大型农业灌溉上,初步出现在纺织上,甚至有人研究如何利用它挖矿,在大型矿坑里筑一条窄轨铁路,再用简易的蒸汽火车将矿石运出来。只要技术跟上了,这个成本不会太高,那么挖矿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甚至能将现在的矿产量提高两倍以上。
若是有一天整个宋朝铁产量达到了十几万吨,可能钢铁时代就会渐渐到来了。
这就是管理北方的底气。
管理好了,天下安定,至少现在除了北方外,没那一个国家会对宋朝产生危害,相信即便是赵佶那样的人物,以如今宋朝的制度,都不会出现从内部亡国的可能。
管理不好,北方就会头痛,那怕得到了燕云。
并且海外也给了宋九底气。
迁移到海外的移民仍不多,不过十万户,主要是福建路的百姓,哪里山多地少,五代时战乱少导致人口还比较多,再加上哪里百姓信仰佛教,导致寺观占田比较高,进一步造成耕地紧张。从现在起,就出现许多人家养不起更多的孩子,子女出生后活活溺死的情况。
因此随着海外那几个岛屿慢慢殖民成功,有许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