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定王为何今日没有上学?”在杨一清的陪同下,倔老头王鏊来到了御书房。
燕大学习每旬一天休息,这一天内学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出去玩也都可以,但是必须在日落之前返回燕大,免得耽误第二日的晨课。
然而朱载坖昨天晚上没回去……
王鏊感觉有些不太对劲,于是找到杨一清来觐见皇帝。
“王少傅这是在质问朕?”朱厚炜脸上一冷。
“老朽失言,请陛下降罪。”王鏊嘴上说的麻溜,自然半点认罪的诚意也没有。
“朕让皇儿去燕大不是读书,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学校的氛围,如今已有三月,该体验的也都体验了,接下来朕会将皇儿送去通州,让他增长见闻,进学之事就不劳烦王少傅了。”
王鏊闻言差点被气背过去,肃然正声道:“老朽来到燕京大学任教习,并收了定王为学生,如今不足十天,陛下就要将定王送去通州,这是觉得老朽才学不足以教导定王呐。”
朱厚炜笑道:“王少傅乃当世之大儒,论才学能及得上少傅的只怕是凤毛麟角,当皇儿的老师自是绰绰有余。”
“那为何……”王鏊本来打算说‘那是陛下不打算让定王学习儒学’这一类的问话,但是第一次质问可以说是无心,要是继续质问,面对皇帝,那就是典型的无君无父,大不敬了,所以质问的话到了嘴边还是生生咽了回去。
“因为朕要朕的子孙能够接触更多的知识,包括但不局限于儒学。”朱厚炜显然知道王鏊真正想要问的问题,径直寒声道:“而且王少傅也说了,定王朽木难雕,孺子不可教,那朕何苦继续为难王少傅,徒惹少傅心中不快。”
王鏊差点没被这句话给噎死……
这话确实是他说的没错,可他说这些话的真正用意,聪明绝顶的嘉靖皇帝会不知道,现在却拿这句话来堵他的嘴,当真让王鏊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无比。
“老朽真的老迈不堪了。”王鏊长叹一声道:“既然陛下无心让定王学儒,那老朽这就打点行装,返乡便罢。”
朱厚炜没有半点挽留的意思,就那么无比冷漠的看着王鏊施礼离开。
想当初自己派人去请你出仕,你端着架子,打着做学问的名头不肯来,如今外朝以保留儒家火种的名义请你,你屁颠屁颠的来了,教了自家儿子还没十天,就差点把朱载坖给教废了,别说是皇帝,就算只是父亲,又岂能没有火气。
杨一清轻叹苦笑道:“臣刚才看王少傅的背影,似乎觉得他瞬间苍老了十岁。”
苍老十岁,那王鏊差不多也得八十了,朱厚炜只记得明朝的大臣当中严嵩活了八十多,其他的还真不清楚。
“杨爱卿觉得定王如何?”
杨一清不加思索道:“聪慧过人,机敏非常,若是分藩,必为一代贤王。”
朱厚炜很满意,毕竟是夸奖自己儿子,身为老子感到高兴纯属正常。
“朕也这么觉得,你们说动王鏊入京亲自教导载坖,朕知道你们抱的是什么心思,朕也不反对载坖学儒,但是是有前提的!”
“敢问陛下,什么前提?”
朱厚炜哼了一声道:“民间学子读圣贤书是为了走科举之路,也是寒门学子出头的希望,所以不管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也不管能不能学的进去,他们都会强迫自己拼命去学去背,但是皇家不需要!
因为皇家子弟不需要科举,既然不需要科举,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学儒,让他们随着自己的兴趣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难道不好?”
杨一清很想回答不好,但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朕当初还是皇子的时候,先帝也让翰林来教授朕学业,但是朕喜欢格物,教导朕的众翰林也都知道朕以后只会是藩王,所以对于朕不喜欢读圣贤经典也并不太在意。
杨爱卿可以想想看,如果那个时候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放弃自己的格物爱好,那么可会有今日大明之气象?
没有朕钻研格物,别的不说,至少大明的军工不会突飞猛进,没有强悍的军工,草原的现状就不会改变,大明的军队就依旧还是那个没落腐朽的军队。
没有强大的军队,不要说开疆拓土,扫清蛮夷,就连沿海都要受到倭寇不时袭扰,百姓身家性命都无法保证,那是大臣的无能还是朕的无能!”
“老臣惭愧。”杨一清轻叹。
“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那么不管做什么学什么都事倍功半,而有兴趣,自己不需要别人去催促就能去钻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们请来王鏊这样的大儒教导载坖,无非是想要在他身上埋下儒家的种子,你们怕的其实是朕会在嘉靖朝断了儒家的传承!”
杨一清浑身一震,看向天子的目光中充满了不解和疑惑。
“朕不喜儒学,又在天下大兴杂学,并且用杂学的知识改变了大明,这些你们都看在眼里,也都知道,如果凭借儒家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切,于是朕让你们有了危机感。
甚至觉得朕之所以兴杂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彻底取代儒家!”
朱厚炜的话就如同刀子一样,一刀一刀的戳在杨一清的胸口,让他感到窒息。
“你们不相信朕说的那些话,只是认定朕之所以没有对儒家动手的根本就是因为时机不够成熟,一旦时机成熟,朕必下手!
但是你们忘了,朕确实不喜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