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擂茶,类似于现代集市上买的八宝茶,是用各种坚果、杂粮面,外加茶沫混合而成,算是一种高级油茶。
热量高,价格实惠,是底层劳动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一种消遣食品。中午来上一碗七宝擂茶,再配上一个馓子,干一下午活儿都不会饿。
张葱儿茶艺高超,不屑于做这种入门级的茶品。他的七宝擂茶,乃是经过改良之后,专门用来坑冤大头,哦不,吸引富家子弟的。
她的七宝茶,乃是用七种高级香料调配而成,至于配方,只有她自己知道。
只用了眨眼功夫,盏底调成了浓稠的茶汤。
茶博士又提起水壶,由低到高地将开水点入建盏,堪堪将满的时候,一个完美的收手动作,未溅出一滴水,水面也不见一丝波纹。
然后再次启动无影手,用茶筅在茶中搅拌。眨眼功夫过后,茶水上便浮起一层细腻的白沫,看着就很有食欲。
好手活儿!
茶博士双上敬上改良版的高级七宝茶:“请少东家品尝。”转而有又去给薛管家调茶。
李申之先舔了舔上层的白沫,又抿了口下面的茶水:“唉?有趣!”
原先的社畜李申之,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坚持喝茶,喝着喝着就喜欢上了,成了一个业余茶叶发烧爱好者,各大茗茶全都有所涉猎。
茶叶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唯一可以够得到的奢侈享受了。如果每天愿意消费十块钱在茶叶上,可以说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五高级茶叶都可以尝一尝了。
至少比抽烟便宜。
然而杯中的茶味道,是李申之从未尝过的味道。
茶博士用余光悄悄观察着少东家,只见少东家一套拙劣的品茶动作,心中暗暗叹息:真是好东西喂了狗了。
品茶分四步,先是闻香,然后观色,再是品味,最后回味。
闻香能判断茶好不好。
观色这一步最有趣,主要是看茶博士技术好不好。艺术越好,茶沫越白,而且经久不散。
至于喝茶真正的目的品味这个环节,反倒不是很重要。再到最后的回味,大概相当于吹牛扯淡的环节。
茶博士转眼之间又挑好了一盏茶,递给了薛管家。
李申之品味一番,砸吧砸吧嘴巴,放下茶杯。茶中放了不少佐料,有苦菊,有陈皮,有焦糖,还有一些没尝过的味道,果然耐人回味。
“这是蜀地的茶吧?”在众多的味道中,李申之捕捉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茶博士有些惊讶:“少东家竟然也懂茶?”
张葱儿每天都要为富户官员们点茶,太知道这些人了。
所谓的文人雅士,大多都是附庸风雅而已。他们口中的懂茶都是假懂,只会说一些“苦而不涩”“回甘清香”之类,大而化之的赞语。
真正懂茶的人,会从采茶时机、烘焙火候、揉捻力度,以及茶叶的产地和品种进行评价。
而这些东西也没什么秘密,跟卖油翁的“手熟”一样,喝得多了而已。前提得是用心喝。
像李申之这种直接说出产地,那是大行家。
李申之说道:“乱七八糟的茶都喝过一些,略懂而已。如果没猜错,是蒙顶甘露吧?”
张博士见惯了虚伪的“雅士”,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真懂茶的俗人,心情高兴之余多少有些遗憾,说道:“此茶正是雅安蒙顶之茶,春季采茶制好之后存放至今,味道到底稍差了一些。不过甘露之名,倒是贴切。”
蒙顶甘露是产自四川的著名小众绿茶,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这茶汤里有股竹子味儿。
李申之问道:“不知此茶存量有多少?售价几何?”
张博士道:“此茶产量不多,加之路途遥远,运输不便,价格略贵一些,合一銙六百贯。店里每年进货不足百銙,现在还剩十銙。”
李申之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脑子高速运转,开启了换算模式。
一贯是一千钱,实际价值大约七八百文钱。姑且拿一文钱等于一块钱来计算,这一銙茶差不得花四十二万块钱。比较符合自己的身份。
李申之问道:“一銙有多少?”
张博士一愣,没想到少东家还有这么一问,缓缓伸出右手,拇指和中指并拢环握:“这么大。”
“就,就这?”李申之使劲咽了一口口水,眼神有些惊讶。
小罐茶吗?古人都这么会玩了吗?
薛管家解释道:“少东家有所不知,这些都是稀有的茶,每年除了进贡的贡茶,还有各地官府截留的,上好茶叶能流入市场的并不多。咱们家是东京开过来的百年老店,跟各地茶商都有交往,是以每年都多少能收上一些。”
管家担心少东家嫌东西太贵不赚钱,赶紧解释这东西不仅仅是贵,更是花钱都买不到的稀有物品。
真正老百姓喝的茶,并没有这么夸张。一块四斤重的大茶砖不过才几百文钱,折合一下大概几毛钱一两,够喝两三年。这种百姓喝的粗茶由大粗叶,茶梗子制成,口味差了很多,仅取其去腻解乏的功效罢了。
李申之问管家:“咱福建不也产茶吗?产量销量如何?”
福建自古便是产茶圣地,茶种多,品质好。
薛管家放下茶杯,口中依然回味着茶香,说道:“福建的茶每年都是贡茶,咱家有不少库存。每天喝烦了,换个口味。这张博士是蜀人,喝茶风气跟咱家乡略有不同。”
原来这茶博士是川妹子?果真是天生自涨三分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