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末建工业>第183章 火炮兵

尼米弹之所以叫尼米弹,那是因为它的最终改进者是法国将军克劳迪.尼米(又译米尼)

这就好比世界上第一支单发装填步枪,是由德国人毛瑟设计出来的。这系列步枪在全世界范围流行起来的时候,人们就习惯于称之为毛瑟步枪。

这对科研从业者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荣耀,就比如牛顿定律,伽利略公式,帕斯卡六边形定理......这些都是从17世纪开始,西方文艺复兴后涌现出来的。

以前陆舟学习专业内容的时候,就发现上边满满全都是西方人命名的公式定律,他也曾幻想着哪天走了什么狗屎运,也能憋出来个别人从没想到过的.

但是几百年以来,科学上能够占据定义坑位的地方,早就被西方给垄断了,仿佛全世界都是他们所说的道理。

可实际上,这并不能说明,有些道理在西方之前就没有人想到过。

明朝中后期的科学家也同样层出不穷,在农业水利、科学格物上都有诸多体现,是系统化的全面发展......

明末整个社会对科学的包容性,达到了极高程度。

甚至还有科举不成的人,却因为善于设计火器,能够提拔为官的例子。

所以说啊,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几千年以来,华夏土地上,从来都不缺乏创造和发明。

只是后边,却莫名出现了两百余年的断层。

从17世纪中期到近代的这两百余年间,人们不再能有多余的想法。

许多科学书籍也被列为了禁书。

“陆公弹......尚可,尚可,以后子弹掠过之地,也能扬起主公威名。”

徐光明跟在一旁附和,其实他觉得,如果叫光明弹的话也可以。

陆舟只是摇头一笑,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他其实更希望徐光明等人哪天能弄出来个光明定律,张氏法则......

但这样肯定需要时间,陆舟还得要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促使科研的进程加快。

“光明啊,子弹的发展,其实还可以有很大进步。

不能就此止步。

就比如在锥形弹头上,再包一圈铁皮,里边再放上火药......”

陆舟简单的提点。

“铁皮.....火药?”

徐光明沉默了许久,似有所悟,没有立马出声,因为一下想到许多可能以及困难。

他身后的学生倒是神采连连。

年轻的思维总是能更激进。

......

线膛枪开始大规模生产。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纺衣厂的军装,也制作出来一批。

足足三千套,已经下发到陆庄兵丁的手里。

站在城头上,就能看到许多身着殷红色战衣的士兵每天在操练。

但是由于来复枪都已经开始装备,那么原先的甲衣也不用那么笨重了。

陆庄让翠娘那边,今后就主要只缝制绵甲,里边的防护网也只用一层足够。

这样以后不管是受伤救治还是转移战场,都能更加的灵活,毕竟战场上的行动效率就是生命。

全军的装备再次面临升级,又过了数天之后,陆舟来到了训练场,要准备开始检阅炮兵部队。

先前陆舟带回来的四千亲兵里,有足足千人都被划到了炮兵部队。

陆舟对炮兵的培养极为看重。

甚至为了让炮兵们能够有足够训练,还在陆庄城外的旷野,单独开辟了一个封闭的训练场。

在这里还建了一个营房,供炮兵们居住。在营房里边有充足的保暖设施,火药、弹药应有尽有。此时枪炮火药不管对谁来说,都是紧缺的资源。

像陆舟这样能够不计成本,每天能供应给士兵训练的势力,绝无仅有。

而在陆舟看来,炮兵的素养要求最高。

因为火炮需要极强的操作性和联动能力。

同时在这个时期,能真正发挥火炮威力的军队,是屈指可数的。

就先前的战况来看,不管是陆舟的天武军还是遇到的敌军,都没能说称得上算是专业。

所以现在火炮营内,全部都是二十余岁的年轻人。

同时为了提高炮兵们的数理知识,营房内每天还有一名研究院的人轮班过来教习他们上课。

能够识字也都是炮兵军士的基本功。

现在负责操练士兵的是一个年轻将领,名为周正,本来是陆庄大学里边的大学生,但却更喜欢在军中历练。

周正在陆舟跟前行了一个军礼,大声汇报道:“主公,五十门火炮已经准备完毕,有请炮衣!”

“开始吧!”

陆舟挥了一挥手。

周正便转身举旗号指挥。

古代人对大炮极为尊敬,发炮之前撤下炮衣称之为请炮衣。

炮衣就像是炮管的外套,用于对于火炮有伪装和保护的作用。

五十门火炮依次排开,也刚好是二十人负责一处。

在最前方,是炮厂赶制出来的二十门佛朗机大炮。

炮长率先用双目观察炮身上的准星与照门,对远处的标靶进行调整瞄准。

确认无误后,装填手将子铳,安入了炮管的孔槽内,随着一阵口令,发炮手点燃了火门上的火绳。

瞬间火光烟雾不断,隆隆巨响传来。

二十门大炮同时开火,响声震荡了整片草原。

在远处摆放的木板,大部分炸裂。

标准重炮的有效射程是三里,在一千五百米内能够达到有效射击效果,弹道基本是与地平行的直线。

而如果打击更远的目标,就需要用到抛射,只


状态提示:第183章 火炮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