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列兵征战>第九十九章 战斗精神

抗美援朝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联合*为了尽快完成对红色华夏的包围,许多国家都派出了各自的精锐部队,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军动用大量的精锐部队,有“开国元勋师”――骑兵第一师,“美利坚之剑”――陆战第一师,“滴漏器师”――美军第七师,“王牌飞行队”――航空兵第四联队等大量“王牌”。其中就包括他们当时所谓的突击队,穿插在朝鲜战场上做着收集情报敌后破坏的工作,当时我军针对这种情况也派出大量的侦查部队与之针锋相对斗智斗勇!而老爷子当时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们刚才说的突击队就是现在什么贝雷帽的前身啊?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我们可没少跟他们交手,说实话,美国鬼子的战斗素质确实很强悍,但他们的战斗精神比起我们来说那可是天差地别了,当时他们一个突击队员身上的装备都有二三十斤,什么夜视仪啊指北针啊长短武器冷兵器那是应有尽有,而我们的侦查员们也就是几发手雷长短武器各一支,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完胜他们的突击队,后来缴获的他们的装备好多我们的人都不知道怎么用!之所以说战斗精神他们差的太多,是因为在交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以寡敌众的情况,往往是我们的一名或几名队员被美国鬼子包围或是俘虏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在最后都会拉响“光荣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牺牲一个经常会换来好几名对手的生命!而美国的突击队员们一旦被包围或是战况不利的时候,大多数都会选择缴枪投降,因此战争到了后期,他们的突击队员几乎都已经不会出现在我们的后方了,而在战场上一旦遇到我们的侦查部队他们往往选择的是不战而退!其实论起单兵素质,他们还是很强悍的,因为毕竟他们都接受过更为系统的训练,但论起战斗精神来,呵呵,他们可差太远了!我们当时好多侦查员都是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的,我们的经验都是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慢慢摸索起来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华夏人民解放军每一个指战员都是用主席他老人家的精神武装起来的,这是美国鬼子不能理解的,不光是他们,当时参战的十七个国家到最后还不都是对我们闻风丧胆吗?或许这里面也就有你们刚才说的什么特种兵的前身吧!”老爷子沉浸在了回忆之中,“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战友渗透到南韩首都汉城不远的地方和七八个美国的突击队员遭遇了,他们的装备和打扮一眼就能看出与普通作战部队不同的地方,当时我们两个都以为就这么交代在那里了,“光荣弹”都准备好了,但没想到打了那么一会儿,他们几个突击队员也没敢围上来,我们边打边撤,最后竟然安全回到了我军的控制范围之内,而那几个突击队员只是远远的跟在我们屁股后边好像在护送我们一样,而且还被我们寻找机会伤了他们两三个队员,后来我们分析他们这应该是被我们的打法给吓住了,在他们的思维里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战士宁愿丢掉性命也要血战到底,这也许就是历史文化衍生出来的战斗精神吧……”

职武几人听着爷爷的讲述,脑海里闪现出来的是狼牙山宁死不做俘虏的五位壮士,是为了战斗胜利用胸口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是切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是被燃烧弹活活烧死的邱少云……一个个先烈的身影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这就是战斗精神,战斗意志!战斗精神是军人的必备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俗话说:“气为兵神,勇为军本”。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因素的对抗,也是精神因素的较量。军队战斗力来源于人与武器的完美结合,而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不仅需要先进的武器装备、优秀的战士以及两者之间的磨合,而且更需要且有高昂的战斗精神。

古往今来,没有哪支不且有战斗精神的部队能够打胜仗。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的武器装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敌人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我们能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官兵且有压倒一切敌人而决胜一切艰难险阻、不被困难所吓倒的顽强意志。

在建国后,我国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时代,国家一穷二白、百废待举。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并打蠃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靠的是什么?还是我军的这种战斗精神,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人民志愿军把我军这种特有的战斗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不仅征服了美国,更征服了全世界。因此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对了爷爷,当时你们在朝鲜的第一次战役长津湖战役,我军虽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却损失惨重,在那次战斗中就有当年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参战,而正是他们的参战才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靳文勇一边搜索着脑子里的信息一边看着老爷子!

老爷子听了靳文勇的话,眼睛里闪过一丝迷雾,嘴里喃喃的说道:“长津湖,长津湖,这一仗太惨烈了,简直不愿意回首啊……”沉吟良久,老爷子才缓缓开口,“这一仗我记得太清楚了……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最后注入鸭绿江。公元1950年11月中美两支王牌军在这里展开的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战斗。当时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


状态提示:第九十九章 战斗精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