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只能退回铜陵修养,禁军的损失不大,少了那八万他手里还有二十多万呢,但是水师的损失就比较头疼了,应为船不像人说有就有了,想要恢复水师实力恐怕要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行。
方腊又获得了至少三个月的喘息之机,但是方腊蹦跶了这么久,力气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在江南那点小圈子里划地为王,乐在其中。
其实是因为农民军不事生产,过了第一年的扩张期之后,没有新抢的土地作为补贴,经营之道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简单的说,就是光靠抢不行了,自己占领的地方没有好好弄,现在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有点打不动了,第一年大家还能依靠亢奋的精神玩玩。
但是真的建国了,这士兵要军饷吧?官员要俸禄吧?这些东西哪里搞?总不能还去抢吧?靠税收?田地因为战争大片荒芜,商人几乎绝迹,找谁征税?
所以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原本方腊觉得有一天自己当了皇帝就会如何如何,百姓就会如何如何幸福,但是现实的情况确是,为了给军队工资,为了给官员工资,为了征集更多的粮草他加税比大宋更多。
方腊也想改变,但是他无力改变,明明知道是饮鸩止渴,但是这又不得不这么办,好在渤海国还能提供一些帮助,渤海国每从方腊这边招募一个流民,就会给方腊十石粮食的补贴,或者是直接变现成武器等作战物资。
方腊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每月看着二三十万人被渤海国派船接走,他无能为力,尽管他觉得自己在买卖人口,尽管他也知道这样要不了多久他的地盘上就没有百姓了。
不卖随时就会死,卖了也许可以活,所以方腊对于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手下大臣只觉得这是一个来钱的好途径,上下齐手,把这件事办好。
曹侒通过方腊往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移民了一百多万,往新几内亚移民了二十多万,剩下的人还在琉球岛接受移民教育,下一步也会逐渐的移居到这些地方。
正当方腊取得芜湖大捷为前路迷茫的时候,淮西一个叫王庆的突然在一个月之后也开始造反,相比于方腊这种以宗教为骨干的造反方式,王庆的军队主体则是山贼为主。
方腊造反一来,大宋在长江北岸驻扎了大军,童贯又驻扎了近三十万军队在铜陵,这些军队人吃马嚼都需要就近调集,特别是民夫苦力也都是从当地征募。
淮南西路多山,民生本来就比较艰难,战争打了一年,地方上税收就收了往后三年的,然后又抽调民壮给军队运输粮草,使得百姓更加困苦。
原本仅仅是这样大家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是地方上贪官污吏横行,横征暴敛不断,使得大量百姓不堪其苦,要么沦为流民,要么就干脆上山为盗。
王庆就借着这股东风迅速的发展起来,王庆曾经在东京待过,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看到大宋如今的局势,更是助长了他的野心。
特别是童贯的这次大败,大军驻扎铜陵,整个淮西路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不仅税收成倍增加,徭役也翻了几倍,你要是打赢了大家也不说什么,你打输了还这样!于是一股怨气在江淮大地上积聚。
王庆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一面命人传播宋军在江南大败损失几十万,要抓淮西百姓充军,一面又说童贯要加征往后十年的税收重新遍练水师,一时之间江淮地区人心惶惶。
原本一点谣言也没有什么,但是怕就怕一些地方上脑满肠肥的蛀虫,他们从谣言里面竟然看到了机会,没错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奇葩的脑回路,总之寿县县令真的开始征收造船特别税。
为了达到收钱的目标,县令更是把大批不愿交钱的百姓关进牢房最后导致牢房关不下直接关在县衙里面,王庆得到消息,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当天夜里王庆派内应混入县城,打开城门,数千山贼杀入寿县,王庆宣布在寿县称帝,国号大魏,不用说一定是听三国听多了,以曹操为偶像来着。
打下一座县城就敢称帝这种事情并不算奇葩,还有三五个人就敢称帝的存在呢,要说几千山贼不过是小事,正常的时候,派个三五千禁军就能轻松剿灭,但是偏偏这个时候是不正常的。
整个淮南西路的军队绝大多说都驻扎在长江边预防方腊有过江的企图,所以整个淮西其他地区要么只有少量的乡勇驻扎,要么就是干脆只有一点衙役。
所以称帝的王庆迅速拿下整个寿州地区开始朝庐州攻击,企图南下庐州和方腊汇合,往北更是派兵打算拿下淮河南岸,以河为界,往西拿下光州金寨关打算在那里挡住东京来敌。
因为大宋的横征暴敛,导致王庆的军队迅速膨胀到数万人,王庆又共邀淮西等地的山贼共襄盛举,导致他短时间就获得了数万有抢劫经验的军队。
大宋朝廷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开始调集军队围堵王庆,而一番调动下来出现了重大失误,江北空虚,方腊抓住机会一举拿下含山县,主力打到巢湖地区。
最终庐州城在双方的共同出兵下,很快被攻破,王庆和方腊共有巢湖,两方终于联合到了一起,大宋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
就在大宋跟方腊、王庆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曹侒到达珍宝岛。
跟随曹侒一起的还有很多北方的流民。
北方人来说很少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