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看着这个样子的半夏心中充满不忍,在看看媳妇和孩子们,只好把头低下,装作看不见的样子。

“哟,没想到你是个懂事的,可是要真懂事,也不会住在外家不回自己家了,你这个样子若是有什么意外,咱们张家跟姜家也不好交代,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你可别让你小舅和外婆为难,这才是真正懂事的好姑娘。”

张桂枝叭叭叭的一张嘴,开口了跟打机关枪似的,说出来的话打死个人。

半夏微微一笑,并不介意,对于不在乎的人,本来就没什么好生气的,而且这十几岁的身体里住着的又是个三十岁的灵魂,对于这样的小小毒舌,早就免疫了。

“小舅母说的是,还请小舅母看在我们死去娘亲的面上,容我们住上些日子,毕竟您也瞧见了,如今我这身体走路怕是都吃力的,若是小舅母应允的话,待我回姜家拿回属于我弟的东西后,一定不忘记孝敬你们。”

半夏的话让赵桂枝陷入了沉思,她在思索这丫头话的真实性,姜家当年怎么说也是这杏花村的富户,俗话说破船还有三斤钉呢。

当年姜家靠着老爷子出去跑了几年船,挣了些银子,开始置地建屋,而且是村里第一个盖起了五间青砖瓦房的人家。

而且姜家就两个儿子,大儿子有打猎的手艺,小儿子伺候庄稼那可是一把好手,大姑姐若不是姿色过人,绣活儿也是百里挑一,姜家根本就不会来贫穷的张家提亲。

可惜现在大姑姐也不在了,也不知这孩子说的是真是假?

“姜家能让你们回去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分你们些东西。”

看着小舅母半信半疑的脸,半夏坚定的说道:“小舅母,咱们都是姓姜的,虽说我们是女子,我这弟弟怎么着也是姜家人,不论怎么说,他也是要为姜家开枝散叶的,还是能分上一份家业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虽然她对这个世界现在还一无所知,但是在古代有多重视子嗣,那是百分百错不了的,赵桂枝看了看半夏,又看了看半夏身边的小男孩,她语气松动了不少。

“那就留两天吧!”

冷着脸带着孩子们就往里间走,小舅看了一眼半夏后,也跟着进去了。

外婆赶紧把半夏扶进屋子,让她躺好后,才轻轻的坐在床边,背着头悄悄擦拭眼角的泪。

“孩子,对不住你们了,让你们受委屈了。”

“外婆,我们没啥,只要小舅母对您好就行了,等我们身子好了,自然还是要回姜家的,小舅母说的没错,我们是姜家的孩子,不能在您这儿长大。”

半夏轻言细语的安慰着这个善良的老人,她已经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没有义务还要替他们承受这些本不该属于她的东西。

老太太活了这么多年,有些事怎么会不明白,不过想着儿子媳妇,她也无力改变什么,只好收拾起情绪,安慰孩子们说:“好孩子,你小舅母看着是个厉害的,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你别往心里去。”

“外婆,都是一家人,能在这样的时刻帮助我们,我们姐弟几人感激都来不及了,不会有别的心思的,您就放心吧。”

“那好吧,你好好休息,外婆去外面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老太太不敢多待,家里的活计若是做不完,担心桂枝在挑孩子们的错处,让孩子们在受到别的委屈。

小男孩年岁大些,也懂事些,自觉的跟着外婆一起去外面忙活,小丫留在了半夏身边,半夏确实也累了,搂着小丫一起补觉去了。

因为白日里半夏的话,晚饭的时候家里安静了不少,她因为身体的原因,自然还是在房间里用饭,半碗黑米糊糊,这回还多了一个黑黢黢的馒头,咬一口比石头还硬,可是她现在急于补充体力,有了吃的也不挑剔,看着半夏吃上了,老太太把小男孩和小女孩都带了出去。

半夏心中明白,吃食上自然不是会多好,但是总比没有强,一切只能等自己身子养好了,有了力气,才能干别的。

张家的饭桌只有一张长长的像板凳一样的一张桌子,比板凳宽些,因为家里的孩子还小,也没分男女,都在一张桌上吃饭。

饭桌上,姜家的两个孩子坐在了最末,张氏只顾张罗自家两个孩子,两个荞麦窝窝头,她一人一个,放进了自家孩子的碗里,眼睛看都不看一眼姜家的两个小的,老太太顶着压力,拿碗舀了些黑米糊,然后递给了旁边的两个外孙,小舅拿了两个黑面窝头,递给了两个孩子。

“你们两个快吃,吃完了也帮着大人收拾收拾,家里可不养闲人。”

小舅母冷飕飕的话很快也跟了过来,两个小的埋头吃饭,桌上的菜他们也不太敢夹,老太太替孩子们接了赵氏的话,“学元今日可勤快了,下午去后山捡了不少的柴禾,等下我收拾。”

“娘,您到时候可别说咱们不孝顺,这可是您自己要做的。”

赵氏斜眼瞟了一眼后,自顾自的吃起饭来。

老太太讨号般的笑了笑,一顿饭吃的很快,毕竟天黑了就要点灯,家里也没有多少钱买油,所以能省就要省。

幸好外面的月亮很给力,要不这漆黑的夜晚,屋子里面没有半点光,她就像是一只等待猎物的猫,在黑黢黢的夜晚,迷瞪着双眼,安静的等待着两个小孩子回来,这种老母亲等孩子的既视感,她对自己此时的感觉有些无语。

虽然来了没几天,这适应能力


状态提示:第3章 委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