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科幻未来>诸天大使>第121章 论大小乘

“大乘小乘,不过方向不同。密宗禅宗,只是文化侧重。

佛教起源是天竺,天竺的佛教与密宗、禅宗、净土宗等等都不相同,那么谁是对的?

佛祖出生在舍卫城,但是舍卫城早已没有佛教。天竺各地,佛教教义也各不相同。谁是对的?

中土曾经有诸子百家,藏地也有宁玛派、格鲁派,谁对谁错?

我看都对,因为佛就是人,只要自己认为对,那么教义就是正宗。只要有人能让自己的说法被很多人认同,那他的话就是佛经。”

鸠摩智侃侃而谈。

贺礼脚尖一点,从树梢上飘落而下,站在鸠摩智的面前。

欣赏地上下打量了一眼,开口说道:

“怪不得你以鸠摩为名,想当年一代佛法大师鸠摩罗什,精通大小乘经论,虽然出身西域,却是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阿弥陀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流传千古,乃是以自身智慧载入史册之人。

你敢以鸠摩为名,并带智字,虽然有自我夸耀之嫌,却果真有鸠摩罗什的三分风采!”

“是么?”鸠摩智不屑地一笑置之:“鸠摩罗什闻名西域,却被前秦的苻坚掳掠至凉州。后来姚苌杀苻坚,灭前秦,吕光割据凉州,鸠摩罗什又被吕光软禁在凉州达十六、七年。

若非姚兴攻伐后凉,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以国师礼待,并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宏大的译场,请罗什主持译经事业,怎会有种种著作流传后世?

若非机缘巧合,他只是淹没在历史中的尘埃罢了!连自身安危都无法保证,又怎么称得上大师呢?

所以贫僧以鸠摩为名,后加智字,乃是有鸠摩罗什之才华,更有鸠摩罗什所没有的智慧!”

“哦?不知道阁下的智慧在何处?”贺礼见鸠摩智如此自诩,笑着问道。

“贫僧熟知大小乘佛教经义,辩才无碍,自不必说。还精通密宗的心密、口密、身密的诸多秘法,一招火焰刀纵横藏地,未逢敌手。

贫僧还身兼少林寺七十二绝技与道家小无相功,佛道兼修,融会贯通。在我看来,少林寺玄字辈也是土鸡瓦狗。

入中原以来,除阁下之外,未有能阻我道路者,可以说一句:天下之大,来去自如。

未来我带领藏地百姓,迁居到水草丰美之地,那么藏地的民众谁能不信服我。到时候,我手撰写经书,流传后世,岂不远胜翻译经书的鸠摩罗什?”鸠摩智自信一笑,得意非凡。

“大轮明王已过而立之年,尚且有如此少年的心态,让人佩服。

虽然你的个人英雄主义历史观有失偏颇,对政治经济的见解也十分浅薄。

但是,我还是衷心地希望,将来能看到你精彩的表现。

再会!”

贺礼的身影随风而逝。

鸠摩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果然,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其弱点。

这样的大人物,常常能抛却个人的爱憎,理智地看待每一个有用的人。

自己身为藏地共尊的国师,身份地位在对方看来固然不值一提,但是若说起搅动边境各地的局势,自己就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

大人物不会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既然没有见面就击杀自己,那就是有的谈。

还好,幸运总是眷顾自己,又一次化险为夷。看来我鸠摩智注定要干一番大事业!

……

贺礼尊重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使他的性格偏激,理念似乎也不怎么正确。

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英雄。

对于有资格成为英雄的人,贺礼会给予更多的宽容。

因为英雄总能给世上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鸠摩智的话让贺礼想到了源世界的藏地同胞。

那时候的藏地,已经是人人心中向往的美丽的地方。

走在街头,走在寺庙,见到的都是欢声笑语。

雪白的羊群,雪白的牦牛,还有骑着摩托车的藏族少年,和前来旅游的乘客一起大声高唱着听不懂的吆喝。

这一切的幸福和快乐,来自那一支坚韧不拔的解放军部队,他们把那闪烁的红星带到了藏地高原之上。

从此再也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大家一起用双手把贫瘠的苦寒之地变成了美丽的圣地。

鸠摩智并不知道,贺礼放过他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是在他身上看到一种希望,一种改天换地的豪情。

原本鸠摩智的命运,是在枯井之中丧失一身内力之后,大彻大悟,最终成为一代佛法大家。

那样的他虽然放下了对武功的执迷,但同时放下的,又何尝不是他的梦想呢?

佛经之中讲,菩萨下凡,化身为人,劝人向善时,化作红粉骷髅之相,让人们在惊愕之中放下贪婪的yù_wàng。

这是要人们在骤然的得失之间,让人们感受到自己所苦苦追寻的东西,也不过如此,从而能够放下执迷。

但是贺礼觉得,既然佛法是空,yù_wàng也是空,那么执迷如何不是空呢?因为失去而放下的执念,是真的放下了吗?

鸠摩智因为失去了一身的内力,而放下了对武功的执着。这看起来何尝不是失败后的气馁呢?

放下原本的追求,选择成为鸠摩罗什一样的佛法大师和翻译家,这又何尝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呢?

终究是在危险和磨难之中,他选择了退却,承认了个体的力量难以改变现实中的局势。

一代高僧鸠摩智诞生的那一


状态提示:第121章 论大小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