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天空总是昏暗而短暂,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风沙特别严重。阿克苏在北疆,天山山脉将南北疆分割。爸爸妈妈办理好相关手续,我们搬到了一幢平房里,北方的建筑物多采用平顶式,南方多雨,多采用斜屋式。因此南北文化差异巨大。
当时是在建设兵团里,每家每户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按照建筑布局上来说,大都采用行列式,中间采用景墙隔开。初来咋到,我对一切都很好奇,每家每户都依靠包地、种地、种植、销售一体化来赚钱,当然也包括种植其他瓜果蔬菜。
新疆一年四季,半年多,大都是下雪的天气,天气寒冷。因此,你经常可以看到我们穿着厚厚的棉衣,穿梭在各种大街小巷,或者是羊肠小道。妈妈爸爸才搬到这个地方,必须要熟悉周遭环境,周围的人。
四岁的认知总是浅显,妈妈给我报了一个学前班,那儿的人都叫‘托儿所’,也就是父母太忙,没时间看孩子,放在一个地方统一管理。一直以来,从未离开过父母,都是父母一直把我带在身边。
每个小孩第一天上学,离开父母,总是都会哭泣,然后走进校园,满怀好奇心。早上五点,我穿戴好衣服,等着校车来接我。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未知,一切都是惊奇。爸爸妈妈要工作,没法送我。妈妈把我送上校车,我看着她在路旁观望;好像我比别的孩子都要勇敢一点。
我没有哭,也没有闹,就这样静静地等车开走。那时候,家离学校比较远,两个小时车程。早上出发,天还是一片漆黑,到了学校就成了天明。我下了车,一个陌生阿姨牵着我。
过道里,一路上,我都低着头。她把我带到了班里,让我自己我介绍,我小心翼翼而又不紧不慢地吐了几个字:“XX”。老师把我安排在进门靠窗第四排,至今,我都记得那个座位。我急匆匆地快走到了座位,生怕老师会再点我的名。
我坐下,整理了一下衣服,突然,旁边有个声音:“你好,新同学,我叫小司”。(这里不是仿郭敬明的《夏至未至》,我儿时玩伴姓司。)我礼貌地微笑了一下,抬头望见她那大大的眼睛,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
同桌比我大一岁,我四岁,她五岁。那时候的我们无话不谈。发展中的城市,一切教学设备,总是那样欠缺。九七年,别说乡下存有多少学校,市里能有一两所,就算不错的了。因离家较远,我们都在学校吃午饭。
我总怀念那种味道,香喷喷的却不油腻,甜甜的却不腻人。那是一碗炒饭的味道,记得里面有胡萝卜,其他的随着记忆消散了,味道却依旧在心上。我们吃过午饭,就要睡午觉。我们像是‘蛹’躺在‘白色的壳里’,盖着‘绿色’的被子。每到放学,我都和小司一起牵手回家。
之前也说过,四爸他们在新疆,比我们早几年来这儿发展。每到周末,妈妈必定带我去四爸家玩。四妈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外婆,很喜欢我,我常常剥东西给外婆吃。
四妈有两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一个比我大六岁,一个比我大三岁。每次我去找他们,他们都用恶狠狠的表情看着我,好像我‘鸠占鹊巢’,抢走了他们的东西一样。
是否‘本地人’都讨厌‘外乡人’,可是,他们也不算本地人啊!我又没有抢走他们的妈妈,又没有抢走他们的爸爸,只是经常去他们家玩,为什么常说我是‘乡巴佬’呢?四爸家与我们家,只隔了几幢景墙;哥哥也和我一个学校。
五岁时,我读一年级,没有了校车的接送,爸爸妈妈没办法送我,他们要上班。于是,爸爸妈妈选择让哥哥送我,哥哥们骑自行车上学,更加方便。可是每次出门后,在马路上,他们都骑车逃跑了,留我独自一人在后面追逐;然后我的爸爸妈妈知道了,我们去了四爸家,经常看到他们被批评。人情总是难做,亲人总是难持。
有一次放学后,在桦树林里,两个哥哥,还有一个小朋友,围着我一个人,两个哥哥说:“我们一起教训这小屁孩,谁让一个乡巴佬进我家!”我茫然地看着一切,然后只听见拳头落在我身上的声音,一拳一脚一踢落在我身上。两个哥哥放下狠话:“你要是敢告诉你父母,看我怎么收拾你!”我被吓到了,嘤嘤呜呜地抱着哭。十一岁,八岁的孩子力气虽不大,但是打在我身上,打在我心上,依旧是疼的。我掩了掩伤口,准备回家。
这时候,小司看到了,急忙跑过来问我怎么样,看我伤的严不严重。我只知道,鼻青脸肿,像个‘大包子’。小司对我说:“小仓,他们再打你,跟我说,我是你的好哥们儿,我帮你出气”。
晚上,我遮遮掩掩的回家,觉得自己做错了事,害怕妈妈打我。妈妈看到我的模样,很是心疼,急忙询问我是在哪儿摔倒的。我说不小心磕到门了,没注意。后来,才知道,原来妈妈早就知道我的情况只是没有点破,原来是小司告诉妈妈的。
后来,妈妈拿钱让我哥哥带我去上学,可是即便这样,他们选择不载我。即便是受到四爸的谩骂,受到四爸的鞭打,他们也岿然不动。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坐过哥哥的车了。爸爸妈妈也没有低声下气再去求过两个哥哥。
学校里的生活,总是那么难忘。我跟小司的情感一天比一天好。一年级的时候,午饭时总是没有着落,爸爸妈妈每天总是拿给我一块钱,让我吃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