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国势>【第004章 】 滦州兵谏

按新建陆军定制,每三年举行一次秋操(全国性的军事演习)。1905年在河北河间一带举行了第一次秋操,1908年在安徽太湖举行了第二次秋操,因熊成基发动起义而被迫中止,第三次秋操清政府原定1911年10月中旬在直隶永平府(今卢龙县)一带举行。

演习进行到第三天,钦命军咨府大臣载涛正耀武扬威、神气活现地检阅各路大军时,突然传来武昌起义的消息,顿时吓得面如土灰,仓皇回京,紧急下达了停止秋操、调第六镇十一协李纯部随荫昌南下武汉镇压革命军、冯国璋率第四镇南下,禁卫军回师保卫北京、集结在滦州的新军各回原防地等一系列命令。

但在10月29日太原新军起义的当天,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突然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侦、第四十协统领潘矩楹等提出最后通牒十二条,要求在年内召开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前线冯国璋指挥军队攻入了汉口,载沣当时正得意洋洋地与一帮亲贵看戏,猛然间收到滦州兵谏的电报,才看一眼,只感觉眼前发黑,“哐”地一声,那只金边茶碗落在地上,摔成了碎片。

“王爷!”徐世昌最先反应过来,“出大事了?”马上呵斥戏子,“全部退下!”

“你……你们看……怎么办?怎么办?”载沣已吓得连话也说不利索了,手颤巍巍地将电报递给别人看。

电报迅速地在各重臣间传阅,大家都沉默不语,眉头紧锁,只能听见载沣在歇斯底里地喊:“反啦!反啦!都反啦!怎么办?怎么办?”

在最要命的时候,有人大胆提议:“赶紧让袁世凯把兵撤回来,拱卫京师要紧!”

“对!对!保卫京师要紧!”奕劻在旁边附和,他更担心要是革命党打进北京,他多年积累的金银财宝可就保不住了。

载涛、载询也是这个意思,这两兄弟此刻同样六神无主。

“不可!”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传来,居然是良弼。良弼祖上是多尔衮,原本是清初最为煊赫的势力。但好景不长,多尔衮死后被褫夺一切荣耀,连亲王都没保住,整个家族被贬到了四川,但这种境遇也造就了他,他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是旗人年轻一辈中难的的佼佼者。

铁良也反对,说:“如果把袁世凯调过来,湖北怎么办?革命党会沿着京汉线一路直扑北京,到时候就不是两路夹攻,而是三面包围了。”

载沣是个没主见的,一听调回军队也这么危险,顿时又不知道听谁的好了。

“依老臣看,两边都言之有理!”徐世昌慢条斯理地说道,“第一,兵谏部队只说要立宪,并不是革命党,眼下情况危急,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袁世凯当时也提出了这些条件,现在答应朝廷不算丢脸;第二,严饬袁世凯拿下汉口,震慑那些再想造反的人;第三,朝廷也要做出点样子来,表示一下诚意;四,兵谏部队也不是铁板一块,要恩威并用,善加分化,切不可火上浇油。”

“好好好!就按你说的赶紧拟旨!”

第二天载就沣以宣统皇帝的名义下罪己诏,承认“用人无方,施治寡术”,同时颁发了四道谕旨:

1、立即实行宪政;

2、迅速制定宪法,由资政院负责起草,“与民更始”;

3、革除亲贵内阁,宣布一等局面稍微平定,即以贤能之士组阁,亲贵不再担任国务大臣;

4、大赦国事犯,宣布戊戌以来因为政治原因而获罪的关押或在逃人士,一概赦其既往。(汪精卫也被放了出来)

“报告,最新消息!”王云山向秦时竹递上了刚刚收到的情报,“滦州兵谏!向全国通电要求朝廷接受的最后通牒十二条。”

“老大,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们赶紧动手吧!”夏海强兴奋不已。

“不,还不到时候,现在兵谏部队很乱,京城里也很乱,但奉天还没乱,还要再等等!”

“等等等!唉!我心里都似有团火在烧,怎么等得了哇?……”

“海强不可性急。你看,最后通牒十二条里居然没有吴禄贞!”葛洪义看了最后的署名说,“这里面一定还有文章!”

“洪义说得不错,这次兵谏可不简单。”秦时竹不紧不慢地说:“吴禄贞反对立宪不是要维护清廷,而是因为他一贯主张革命,反对立宪;张绍曾是个真正的立宪派,他要求立宪是真心的,他本人最多算是一个动摇的革命者;蓝天蔚是革命派,但他不反对立宪,尤其是现在,既然一时还难以提出革命口号,那么先提立宪他也是赞成的;卢永祥、伍祥侦、潘矩楹这三个是老北洋系,向来是袁世凯的亲信,他们要求立宪其实是要求袁世凯做总理大臣,他们是反对革命的,所以可称之为假立宪……”

“对我们而言,兵谏中的敌人就是卢永祥、伍祥侦、潘矩楹三人的部队,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是友军,关键是友军的三人组也不好处理啊!”秦时竹皱紧了眉头,“吴禄贞的革命意志最坚定,但他所在的第六镇却是老袁的嫡系部队,中下级军官还是听袁宫保的;张绍曾的第二十镇从各部队抽调组成,原先担任统制是陈宧,里面派系林立,不好控制;蓝天蔚所部倒是好办,但他只有一个协,连其他两镇一半的兵力都不到,可以说是势单力孤。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吴禄贞英雄气概最明显,号召


状态提示:【第004章 】 滦州兵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