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之所以会陷入沉思,是因为他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历史上袁术本该占据着淮泗一带,在南方有着极强的势力,可是为何袁术突然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土崩瓦解,被曹操消灭了呢?
这除了曹操占据了人和,更是因为曹操还占据了天时和地利。
在袁术称帝登基的这一年,淮泗一带,发生了饥荒,灾情连绵几个州郡,一整年颗粒无收,百姓易子而食。
饥荒一旦发生,百姓连自己的饭都吃不上了,为求活路,很可能会抛弃道德,成为匪徒。
而为了活命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巾起义,当年的黄巾起义便是因为一场大的饥荒所造成的。
正是因为发生了饥荒,袁术手下上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百姓缺粮,袁术这个统治者,又能够好到哪里去呢。
只怕连军队的供给都凑不出来,这样的兵马,能够打得过曹操的大军,就有鬼了。
而197年的饥荒,会不会就是因为今年的这场旱灾所引发的?
旱灾的出现就会导致粮食庄稼无法种植,就算种植也会因为缺水导致无法生长,甚至长了也结不出果子。
就算这里靠近长江,少数的地方不会缺水。
但能够种植庄稼的地方毕竟还是少数。
一点点土地根本无法养活那么数量庞大的人口。
今年或许还可以依靠前些年存下来的粮草度过。
可是到了明年,如果旱灾的情况不能够得到缓解,继续加重的话,那么势必就会引发新一轮的灾害出现现,到时候百姓也就真的揭不开锅了,易子相食这种事情只怕也可能发生。
联想到这里,袁耀不禁开始有了几分头疼。
不过现在事情还没有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灾情只是刚刚开始,如果这个时候进行防守措施还是能够得到补救。
一方面增加粮食的产量,另外一方面开始提前准备,防止出现旱灾,提前修好水渠,利用江水进行灌溉。
当然,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
兴修水渠只是一个办法,更重要是,提高耕种的方式和耕种的作物。
如果有后世的杂交水稻,一亩地能够产出几百斤,甚至上千斤的粮食,饥荒什么的东西,那也就不存在了。
想到这里,袁耀不禁想起了这个为人类吃饭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袁爷爷。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袁爷爷和袁耀同属汝南袁氏后裔。
这可不是袁耀瞎说,袁爷爷乃是宜春袁氏后裔,宜春袁氏就是袁京的后人。
而这个袁京,便是汝南袁氏子弟,与袁耀多少沾点亲戚关系,所以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同宗同源了,既然后世袁爷爷能够做到的事情,那袁耀自认为,也能够追寻他的脚步,为百姓吃饭的事情做出改变。
这个时代,要杂交水稻是没有了,而且袁耀想要弄出来,只怕也不容易,毕竟这东西,若是轻而易举就能够成功的话,也不至于让人类几千年都没有折腾出来了。
况且,后世的袁耀了解过一些杂交水稻的事情,那东西并不是说你研究,他就能够搞出来的,而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找到一些自然种,进行不断的培育。
才能够有几率培育出杂交水稻。
至于这自然种,运气好,说不定很快就能够找到,如果运气不好,这辈子也未必能够找到。
所以,研究杂交水稻这种事情,短时间里并不能够给袁耀带来多大的帮助,他直接就将这个办法给抛弃了。
没有了杂交水稻,想要提高粮食的产量,还可以改变种植的作物来提升。
比如水稻和小麦产量不行,那就种土豆,种番薯。
这些东西,对土地要求不高,产量又大,只要能够播种,等一段时间,不需要什么打理,就有很大的产量。
可是想到土豆和番薯,袁耀又摇了摇头。
土豆和番薯这两个东西,都不是华夏大地的本地农作物,都是外来引进的产品。
番薯这东西,是明朝万历年间,才从西班牙引进的,据说是一个叫做陈振龙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从吕宋偷偷讲番薯苗带回了华夏大地。
这才让番薯能够在华夏大地大规模的耕种,也正是因为有了番薯的出现,明朝的人口大爆发,从一度上升到了上亿人口。
袁耀虽然见过番薯苗,可现在这番薯多半还在西班牙,这间隔千万里,袁耀就算有心,也没办法讲番薯给引进来啊。
至于土豆,其实和番薯差不多,都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前后出现在华夏大地的。
和玉米这种农作物一样,他是美洲的产物,想要引进华夏大地,除非袁耀的航海技术,能够有一个时代性的跨越,能够跨过大海,直接到达美洲。
否则,想要得到玉米,土豆,番薯这些东西,想都不用去想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虽然没有土豆和红薯这些东西,但是袁耀却知道,这个时代,有一种农作物,可以替代现在百姓们种植的水稻。
这便是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北宋时引入中国,并在江南地区推广。
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中国福建地区。
根据中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