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大唐:开局参与玄武门>第120章 活字印刷

“不需要召集人手了,普及法典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件事。”沈青找了张椅子坐下,说道。

自从椅子的设计图被沈青交给木匠之后,这种从未有过的舒适的家具便开始风靡整个大青山。

“还有比普及法典更加优先要做的事情?”祝年的眼神中有些疑惑,她歪了歪头问道。

“这件事情完成之后,那可真的是普及法典最好的基础了。”沈青有些神秘地说,然后拿起一支笔,随手找了张白纸画了起来。

这便是沈青回忆起来的,北宋民间发明家发明出来的,可以称得上中华民族的骄傲,文化传播的风帆的,活字印刷术。

考虑到如今不算成熟的铸造技术,加上铜成本较高,铅又有着如今难以避免的危害性。

沈青想了想还是决定先不要一步到位推行金属活字,而是采用原始的胶泥活字。

反正后山矿洞中胶泥多的是,完全不需要考虑到材料成本。

当画出了粗略的图示,辅以自己的讲解,沈青渐渐将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展现在了祝年和陈墨面前。

此举直接跨过了调版印刷,可谓是将文明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

相比于还在沉思之中的陈墨,祝年当即认识到了沈青的这一“创意”所带来的意义。

“这样的话,书籍的传播简直会快了不知多少倍!”祝年拿着沈青画的图示,一遍一遍地看着,口中念念有词。

“如果你们没有意见的话,我们就先暂放一下法典抄录工作,待活字印刷装置制作完成,便可事半功倍。”

沈青见祝年兴奋的差不多了,开口说道。

“我没有意见,事不宜迟,我们抓紧去工业园区召集工匠吧!”

祝年已经干劲十足,全然不管身旁刚刚研究出个门道的陈墨,兴奋地对沈青说。

也多亏了大青山的工匠们早已经从一件又一件难以置信的发明之中适应了沈青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否则谅是哪里的能工巧匠,都不可能有像大青山工匠一般对这些稀奇古怪的设计都能够有如此强大的执行力。

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一台优先考虑到法典需求的活字印刷机便从工坊之中加工了出来。

这台原始的活字印刷机大部分由木头制成,散发着一种朴实而稳重的工业气息,用于排版、印刷的铁板。

由于大青山的财大气粗,准备了好几块,如此通过多人的排版,使得印刷速度可以显着地加快。

胶泥烧制成的字块并没有十分齐全,而是优先考虑到了要印刷的第一份作品——《青山法典》的需求。

由于以陈化为首的工匠们在一系列的生产活动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也培养了极强的接受能力。

此次的演示都已经不需要沈青亲自动手,而是在负责制作机器的一干工匠的通力合作下,从排版、涂墨,到印刷,一整套流程便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而最终打印出来的书籍,字体规整清晰,绝无误差,在众人的眼中宛若艺术品一般。

活字印刷重在创意,不像很多发明需要或是化学或是物理的操作,令沈青省心不少,但它的意义却是极为重大的。

虽然活字印刷意义重大,但很显然,对于多数是普通人的大青山人来说,真正理解这一发明的划时代意义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更多人对此是报以一种像其他发明一样新奇有趣的感受。

秦月手下负责营商的工作人员则更多地评估起它出售能够带来的营收,当然他们不知道的是沈青从来没有想过将这一成果卖出去。

唯独几位识文断字的,被祝年提拔的文书以及负责文化科普的先生,脸上激动的表情已经复杂到难以言表。

一方面为文化的传播即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而由衷的欣慰,但另一方面,在技术面前,他们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他们能够明白,如果有朝一日这样的技术成熟之后开始流传,那本来口口相传的学问将会多了更多的载体。

能够有更多的人拥有书籍,知识不再是难以获得的东西,他们存在的意义也将越来越小。

当然他们不会不知道,脑海中的知识已经足够让他们在新的时代已然成为先行者。

一位老者想到自幼难以企及的书籍今后或许将变得唾手可得,已经是老泪纵横。

后世学者将会得到他们所没有过的便利,这种薪火传承的欣慰感让他无法言说。

苏防风默默地看着眼前的机器以及众人的反应,心中暗自思考,让自己的家传医术发扬光大的路,似乎已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大概父亲的遗志,或者说自己祖祖辈辈的心愿,就要在自己手中得以实现了吧。

在活字印刷术这一外挂一般的技术加持之下,祝年“人手一份”的目标就这样很快实现了。

这时祝年开始体会到了,幸亏当初在沈青的支持下坚持推行了普及教育工作,如今的推广法典才能够这样轻松。

令人欣慰的是,沈青之前担心过的普通人会难以接受生产成果公有的问题并没有发生。

大概一方面是这个年代的底层人民习惯了服从,另一方面也是一直以来的教育起到了修正理念的作用。

为了鼓励平民们接受新的变革,也为了直观地让所有人意识到变革能使他们获得的巨大利益。

沈青决定将上个月的工钱也发给大家,此举也让大青山上下都开心得不得了。

当沈青将前


状态提示:第120章 活字印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