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植也不在多想,而是缓缓道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诗无论说的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否符合情之一字。
很显然,这非常符合。
而且很有意境。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这是以女人的角度写的诗。
你可以理解为一名独居深闺的李清照,很是孤独寂寞,内心充满了相思之苦,心中惆怅,是在百感交集离愁别恨时写出的诗词。
武植对于诗词,大多数就是装逼而已。
若是能用别人自己的诗词拿出来念给当事人听,武植觉得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当武植将这首诗词念出的时候,不但满场中人细细品尝。
李清照喃喃自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不知道怎么的,李清照感觉这首诗词很是熟悉,但是要说哪里熟她又说不上来。
总之触动了她内心的情感,感觉是什么样的有情人,才能作出这样的诗词啊!!!
估计李清照都不知道,这首诗词是她自己写的。
而且此诗懂得人都能看出来,用的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
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
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其中眉头与心头对应,才上与却下成起伏,十分工整。
赵福金站了起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镇国公之作,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不愧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出自镇国公之手!”
赵福金很是激动,甚至当场拿着笔墨将其记录了下来。
不过其中的一些字是否正确,赵福金还亲自问了一下。
直到整首诗出来,众人在看字和诗词,越发觉得镇国公之才的确非常人。
不然也不可能位列朝堂镇国公了!
四周一群才子佳人目光敬佩。
相比之下,之前他们拿出来的诗词就显得有些弱了。
武植拿出李清照本人的诗词出来显摆,震惊了李清照和赵福金。
众人都说好。
武植也知道,这可是非常有名的诗词,能流传下来自然是好。
武植的脸皮也是相当厚。
俗称不要脸。
反正李清照现在还没写出来,谁知道呢,对吧?
李清照和赵福金这两个对诗词造诣本来就超越普通人,对于有才能的人,更是有一种崇拜的心思。
在看到武植的诗词后内心更为尊敬和仰慕。
李清照不用说,武植的地位,才能,做的功绩本身历历在目,此刻在看武植诗才,若说不欣赏,不喜欢,那是不可能的。
这样对诗有独钟,多愁善感的人,她们喜欢的就是能和她们心灵频率一致的人。
这首诗词触动了李清照的心灵,她对武植生出了一种仰慕之情。
而赵福金之前就有所见闻,现在更是再受震撼。
对武植越发心生敬佩。
甚至是很喜欢。
旁边的赵构看到这里,他感觉带着武植出来是没问题,但偏偏赵福金来了。
赵福金的心思他多少是知道的,姐姐这般爱慕镇国公,这可如何是好啊!
镇国公有家室妻妾,赵福金贵为公主,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的麻。
哎!
赵构也是有些忧愁,他和姐姐从小一起长大,希望姐姐过的好,可姐姐喜欢上了一个不该喜欢的人,他能怎么办?
难不成告诉父皇,姐姐喜欢镇国公,提议将镇国公的妻子给休掉,娶了赵福金?
首先不说镇国公干不干,宋徽宗也不一定同意啊!
赵构内心有些发愁……这镇国公,太有才华了。
若非他是男人身,若是个女人怕也是有些遭不住吧?
女人喜欢有钱的人,英俊的人,有才能的人,这无可厚非吧?
偏偏武植全部都占了。
连他姐姐都喜欢镇国公,他实在是不知道姐姐这样下去,结果是如何。
这件事情很严重,不是小事。
而此刻,虽然欣赏镇国公的诗词,但目睹李清照看武植的眼神都变了,赵明诚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