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秦国这边从上到下都在彻夜庆祝双喜临门,哪怕是少部分新怀异心者也不得不装作极为高兴的样子,六国就不一样了。
距离战场最近的韩赵魏三国最先收到绕开函谷关的精锐军队几乎全军覆灭的消息,跟秦国收到消息的时间差不了多少。
区别只是在于一边在上半夜,一边在下半夜。
赵王,魏王,韩王搂着后宫的美人睡得正香,消息传递到王宫后,贴身伺候的宦官不得不硬着头皮吵醒三位大王。
大半夜被吵醒,起床气本就大,再加上闻此噩耗,三位大王当场就不好了,特别是年龄最大的韩王韩然,幸亏是在床榻上,否则可能直接摔倒在地。
就算是在床榻上,没有受伤,但由于被气晕了,弄得宫中鸡飞狗跳的,折腾了好一会儿才总算清醒过来。
听闻噩耗,三位大王也没有睡觉的心情,想睡也睡不着了,只能怀着极为糟糕的心情,连夜召集重臣议事。
于是,重臣们也被吵醒,半眯着眼睛任由仆人伺候更衣洗漱,不过还是没有完全醒来,直到坐上马车来到王宫跟相熟的宫内大珰打听消息,听闻噩耗后才彻底清醒了。
三国君臣连夜商量后决定立即撤军。
其实,不用三国大王下令,函谷关外的十八万合纵联军比他们更早得到消息,在通报国内之时就已经后撤了。
合纵联军最精华的一部分损失殆尽,高层统帅将领们生死未卜,这种情况下还打个der啊,动作太慢的话,恐怕就走不了了。
尽管合纵联军反应迅速,撤退得很快,没有给秦军太多酝酿反击的时间,但撤退时仍然吃了不了的亏,损失两万多人。
跟十八万合纵联军接战的秦军更早得到消息,尽管短时间内无法将守中带攻的战略转换成全面反击的战略,但还是抓住合纵联军心慌意乱,仓促撤军的时机出击,狠狠撕咬下一块肉。
总共三十万合纵联军,僵持期间的损失,被追击的损失,最终撤走的只有十四万人出头,损失过半。
特别是最精锐的军队尽丧以及消耗庞大的粮草军械钱财,合纵国可谓亏得裤子都不剩了。
哪怕这并不是一国独立承担的损失,四国分担下来,也足以心疼得要,而且该流的血还没有流完,不会以为秦国不会趁机报复吧?
秦国的粮草军械钱财损耗也很大,毕竟动员军队的数量不逊色合纵联军,但夺取了攻入秦国腹地合纵联军的物资补充,再加上剩下的物资。
虽然无法发动大规模的会战,但足以维持数万军队攻伐一段时间,攻守形势逆转,合纵国成员多多少少都要被报复,只是被报复的程度不同而已。
这一点合纵国成员都心知肚明,他们了解秦国的行事作风,绝对不会吃了亏当做没有发生过。
不过韩魏楚并不是太担心,他们受到的报复烈度应该不会太大。
魏韩是自忖自己不是主谋,赵国庞煖才是合纵的主谋,而楚国又是名义上的合纵纵约长,主要报复对象轮也轮不到他们吧?
楚国则是有底气通过联系秦国内的楚国外系集团运作,把秦国主要的报复对象转移到赵国头上,至少不能成为主要打击对象,次要打击都可以接受。
秦国境内主要有楚赵韩三国外戚集团,燕魏齐的外戚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其中楚国的外系集团由于源远流长的原因,势力最为强大,影响力极大。
其实赵姬,吕不韦严格上来说算不上赵国外戚。
虽然一个的确是赵国人,另外一个在赵国常年定居,但他们跟赵国王室可没有什么关系,尽管确实有赵国外戚投靠两人,但赵国外戚在两人面前话语权很小。
夏太后,韩夫人跟韩国王室的联系紧密程度介于楚国外戚和赵国外戚之间,也的确是韩国外戚的领头羊,但根本没有发言的必要。
论合纵的积极程度,韩国则排在最末,魏国因为被秦国趁着权力交替之际狠狠咬了一口,积极性坐三望二,怎么也轮不到韩国成为主要打击对象。
谁是主要打击对象,要看吕不韦有没有为赵国说话的打算,如果有,那么赵楚外戚还需要争斗一番,如果没有,赵国铁定成主要打击对象。
谁是主要打击对象,合纵国成员很关心,但秦国高层,比如嬴政和成峤并不是很在意,一个个都会收拾的,早晚的事,对他们来说没什么区别。
继合纵国成员收到消息后,燕国和齐国也相继收到了消息,两国大王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
一方面对于合纵国的遭遇幸灾乐祸,另外一方面心惊秦国的强大,心中的敬畏大增。
燕王喜对于赵国很不爽,齐王建对于合纵国都很不爽。
燕王喜对于赵国的遭遇恨不得举行全国性的庆祝活动,谁叫赵国覆灭了燕国的十万大军呢,此恨比天高!
好在燕王喜还有理智,没有挑衅赵国,只是私底下在宫中庆祝,否则很可能被赵国当做软柿子发泄憋屈和怒火。
赵国虽然损失不轻,但国内剩下的军队,再挤一挤国力,揍一揍燕国难度还是不大的。
如果十万大军没有覆灭,燕王喜不但有挑衅的胆子,而且还很大,直接趁火打劫攻击赵国也很正常。
齐王建对于六国伐秦一直耿耿于怀。
要不是六国肆虐彻底破坏了齐国的经济基础,导致齐国元气大伤,到如今都没有彻底缓过来,他至于恭敬事秦,毫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