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秦时:一人之下>第三百二十六章 死了对大家都好
万人之上楚王,想要保住楚国,想要断送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

昌平君熊启的叛变是对嬴政最后一次重大打击,从此以后嬴政再也不相信任何人。

哪怕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也是有所防备的。

如今熊启死了,倒是避免了熊启一大家子丢掉惜命,芈涟也肯定是不会成为舞姬了。

嬴政出于补偿,肯定是不会亏待熊启的一大家子的。

另外一边,出了熊府的田光直接按照计划跑到了约定地点。

掩日将田光秘密到了咸阳城中一处宅院熊,随后用特制的méng_hàn_yào把田光给弄昏了。

接着又废掉了田光的武功,最后让六剑奴留在宅院中看守。

值得一提的是这处宅院是成蟜的名下,没有人敢随意搜捕。

而且事情捅出去,罗网卫不出意外要协助朝廷搜捕田光,安置在这里是非常安全的。

掩日田光处理完田光时,熊启被刺杀的消息也传入了王宫之中。

这么重大的事情无疑是足以扣开宫门的。

此时勤政的嬴政刚刚处理完一天的政务,准备吃点宵夜去公孙丽的寝宫歇息。

闻听熊启被刺杀的消息,嬴政微微一愣,随即勃然大怒,这是对秦国的重大挑衅!

嬴政当即下令廷尉府,影密卫,罗网卫合力抓捕凶手,务必在三天内把凶手给抓捕归桉。

下完命令后,嬴政又觉得三方各行其是,没有统一的指挥,效率不高,便派宦官去传召成蟜。

罗网卫本就是成蟜再统领,影密卫,廷尉府,以成蟜的身份地位威望也能轻松统领。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嬴政认为成蟜太闲了。

作为兄长的自己这么忙,看见弟弟太闲就不太舒服,就想给自己弟弟找点事情做……

下达了诏令后嬴政也消了去公孙丽寝宫的想法,径直前往华阳宫看望华阳太后。

至于后宫中的太后们,有的休息了,有的没有休息。

年纪并不大的太后赵姬就没有休息,闻听熊启被刺杀的消息,只是象征性的发怒一番。

至于夏太后和华阳太后年纪大了,为了养生,都休息得比较早。

双方的区别在于夏太后依旧在睡觉,第二天才会知道,华阳太后直接被叫醒了。

高泉宫的总管太监虽然惊讶,但知道夏太后跟熊启没有什么交情。

压根不会拿这件事去打扰睡眠本就不深的老太后,天亮了再说不迟。

华阳宫的总管太监就不一样了。

知道熊启跟华阳太后的关系非常好,不仅仅有感情,利益也一致,只能硬着头皮传达消息。

华阳太后闻听噩耗,睡意全无,悲愤交加,一时间联想到了很多……

华阳太后这一生见惯了阴谋诡计,自然会往阴私之事上想,心中有不少怀疑对象。

最大的怀疑对象就是吕不韦,因为若是熊启死了,吕不韦获利最大。

楚系外戚势力是朝堂上能够制衡吕不韦的一股势力,只是面对吕不韦依旧明显处于下风。

至于嬴政,成蟜并没有被怀疑,因为两兄弟平时压根就没有对熊启表示过不满。

成蟜虽然跟楚系外戚交际极少,但表面上的和谐还是有的。

最重要的是想不到成蟜有什么动机动手……

这是信息差,因此根本无法准确判断。

嬴政是宫中最先得到消息的,到了华阳时,华阳太后刚得到消息不久,太后懿旨都没有来得及下。

嬴政先是说了自己的处置,随后安抚起华阳太后。

华阳太后见此也就没有下达懿旨了。

后宫不得干政,那是吕后之后才有的说法。

这个时期可没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后宫贵人的权力是很大的,特别是太后。

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二元君主制,朝廷的臣子既要听君王的,也要听太后的。

如果双方的命令冲突,那就要看谁的威望高,谁的势力大了。

汉朝初期刘邦死后,吕后能够有那么大的威势,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种权责不清晰的二元君主制。

皇后也是需要效忠听令的君主。

所以萧何,曹参,周勃,陈平等开国功臣才会听令,吕后才能独揽朝政,几乎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汉承秦制,秦朝有嬴政这个皇帝,嬴政却没有立皇后。

秦朝国祚又太短,到了汉朝初期,皇后以及太后权力难免像以前模湖不清,发挥空间极大。

后宫不得干政的说法具体来源已经不可考证,有两个版本。

版本一就是汉武帝说过类似的话,版本二就是周武王伐纣时说的。

帝权与后权之间的权责划分经历了不少时间,一直要到汉武帝时期才比较清晰。

汉武帝的灵感就在于吕雉干政的教训。

成蟜也是知道这方面隐患,但长辈们还在,划分权责就不必着急了。

等到太后们寿终正寝,再借助统一大势,改革大势,一切都水到渠成。

不用等太后赵姬逝世,因为赵姬本质上是一个小女人,对于权力并不看重。

消息陆续在宫中传播,宫中其他贵人也渐渐知道了,反应各不相同。

最悲伤的自然是清夫人,熊启这个楚系外戚势力领头人既是她的依仗,也视为扶苏的依仗。

当然清夫人并不知道,熊启对于扶苏的负面影响极大。

如果熊启没有叛变,扶苏很可能已经被立为太子了。

因此从长远来看,熊启死


状态提示:第三百二十六章 死了对大家都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