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道“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侯王鸣春的爷爷回来了,冷敖只见一个身材高瘦,比王鸣春要矮一些,年级大约有七十的白胡子老爷爷走了进来,老人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手大脚大,后背斜背了一张硬弓,弓长过身。
还没等老人说话,王鸣春就扑过去抱住了老人,亲昵的叫道:“爷爷、爷爷,你可回来了,我好想你啊!”
老人慈祥的摸了摸爱孙的头,说道:“是小春子回来了啊!爷爷也想你啊!要不是最近村子里面闹老虎,爷爷都想进城去看看我的乖孙子了。”
王鸣春像个小孩子一样挂在老人的身上,要说王鸣春也有一百七八十斤的份量了,可是看老人也没感觉到什么份量,好像王鸣春只是一个小孩子。
冷敖今天说算是见到高人了,于是忙下来穿上鞋子,恭恭敬敬的对着老人随着王鸣春也叫了声:“老爷爷,我是王鸣春的同学,我叫冷敖,上学的时侯就听小春子说您老人家是一个高手,我想拜您为师,求您老人家收了我这个徒弟吧!”
老人一愣,只见对面的青年高高廋廋,相貌普通,可是一双眼睛却犀利深邃,老人心说:“这个就是小春子时常提到的三哥吧,今日一见,果然不凡啊!此子虽然相貌普通,可是却颇有内涵啊!观其面目,视其举止,必是人中龙凤,将来一定有所作为啊!我们家小春子虽然相貌堂堂,可是却命中须贵人扶持,看来小春子的了,罢了,今天我就破个例,收了这么一个徒弟吧!”
次日清晨,森林深处,一片场地上站着三个人,一个老人、两个年轻人。这三人正是冷敖、王鸣春和老爷爷,这个老人名叫王武常,老人幼年上山打猎的时侯曾经遇到一个异人,这个异人见其天赋不错,于是收王武常为徒并悉心教导其功夫。
据老人讲这位异人自始自终也没有讲自己叫什么、是做什么的,只是告诉王武常不要把自己学习功夫的事情告诉给第三个人知道,王武常那时侯虽然年纪小,可是也知道自己遇到了异人,于是只是勤练武艺、不问其他。
这样一个闷头教、一个闷头学,转眼就是十年过去了,有一天这位异人把王武常叫道身边说:“徒弟啊!这十年为师把自己的功夫都交给你了,虽然你的资质尚可,可是却不能尽能领会,如果以后你遇到资质好的孩子就收为徒弟吧,也算是把为师的这一身功夫传承下去。”说罢飘然而去。
所以老人的功夫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流派,不过老师对于拳脚、器械和暗器都教了各几套,这些王武常都记到了心里。
等到王鸣春长到三、五岁的时侯,老人就开始培养自己的乖孙子开始练习武术的基本功。说是基本功其实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压腿、踢腿和马步。
要说王鸣春的资质和天赋都不错,人也很聪明,可是就有一样,吃不了苦。压腿的时侯那是疼的哇哇大叫啊!幸亏老人在森林的深处开辟了一处场地,王鸣春就算扯开嗓子嚎,村里面也听不见。
老人为什么在这么远的地方练功呢!一个是怕别人看见招惹无谓的麻烦,另外一个就是来回的路上正好可以练习轻功。说是轻功,可是却没有什么窍门。
老人记得那位异人教的时侯就是两条腿上都绑上了重物,每个重物最开始是一斤,然后依次是二斤,等到十斤的时侯王武常也能在规定的时侯跑个来回的话,异人才教了一套步法,而这套步法必须配合呼吸并按照天干地支有一定的走位。
王武常刚开始跑步的时侯只是费些力气,这回可要动脑了。刚开始王武常觉得不就是步法配合呼吸吗?那还不是小菜一碟!等到一练习起来王武常脸就白了。
怎么了呢?王武常发现有些步法配合呼吸很舒服,可是有些步法配合呼吸走起来却是艰难异常。要说那时王武常也算是一个倔强的、有狠劲的孩子,心说:“这么简单的步法我都练不好,老师一定会笑话的。”于是就闷头的练习这套步法,可是这套步法一共是365步,老师说过走完后正好是形成一个圆,也就是说起点也是终点,正好是一个大周天。
老师只是给王武常解释了什么是天干地支,可是什么是大周天却是一个字都不提。王武常一想老师不提一定有不提的道理,所以也没有问。
首先就是先把步法背熟,然后按着天干地支结合起来再背熟。然后就开始走了。直到遇到了步法难以配合呼吸的时侯王武常才意识到这套步法不那么简单。
王武常苦思冥想就是找不到窍门,要说倔人有倔人的好处,王武常心想:“一次不行,我就十次,十次不行我就做一百次。”于是王武常就不厌其烦一次次做着这个动作。
刚开始的时侯走这个步法配合呼吸的时侯总感觉身体的肚脐下面有些东西堵在那个地方,渐渐的感觉那个地方有些温暖,仿佛那个地方有一股看不见的气团隐匿在那个地方。
王武常练到几千次的时侯感觉气团随着步法和呼吸逐步的往下移动,可是下面有一个地方就是到不了,王武常隐隐的感到如果气团能够到达那个地方的话,那么这个步法就算是成功了。
于是王武常更加勤奋的一次次接着练习,气团也愈来愈接近那个地方了,直到这个步法王武常尝试了一万多次的时侯,突然觉得气团终于达到那个地方了,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