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白道:“他是反贼,我却对朝廷赤胆忠心,又岂能效仿他起兵造反?”
严庄才不信呢,他一眼就看出薛白这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是用来迷惑世人的,背后必然还有更厉害的手段。
只是他暂时还没猜透而已。
可等到了次日,薛白竟真的给朝廷上表,领旨谢恩,表态愿意卸下兵权,返回长安,只是范阳军屯才刚刚开始,他不忍半途而废使士卒们无粮草可食,需等一两月方能启程。
等这封奏折慢慢悠悠地送到了长安,李琮看罢,大喜。
他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落下了,回想着自己的夺权之路,觉得自己真是手段高超。
回顾种种,自从改了岁首,就如时来运转一般,许多事都顺利了起来。就连他都在认为,也许真的是天授人时。
也许那夜真的有彗星现于东方,预示着他要成为功垂千古的明君。
~~
过了年节,杨序就从长安启程返回江陵。
他虽然没带回李隆基的秘旨,但收获也是不小,在朝中联络了一批官员。
这批官员或是既看出了薛白的野心,不愿附逆,又没能得到李琮的重用,或是看出了李琮的无能,对李隆基抱有期望,对永王李璘颇有好感。
他们的意图是,永王能够增加太上皇的权威,使太上皇能够纠正圣人在国事上犯的错误,比如重用宦员。
但李璘听了杨序的描述,却认为这些官员是想要拥立他当皇帝,顿时信心大增。
“你说,我若如今起兵清君侧胜算如何?”
杨序一惊,道:“是否太急了一些。”
没想到,李璘竟是道了一句让他石破天惊的话。
“薛白已与我约定,举兵共驱长安,先入关中者为帝。我打算先发制人,你以为如何?”
“这……”
杨序更加吃惊了,问道:“他为何会与永王做此约定?”
“早在我赴任之际,他就派人来联络我了。”李璘道:“倒是怪了,我此前不显山露水,他是如何知晓我心怀壮志的?”
“永王有帝王之气,想是被他看出来了。”杨序道:“若他要起兵,永王待他举事之后,以讨伐之名率军北上,岂不更妥当?”
“让他进了关中,我还如何攻取?”
李璘早有腹案,根本不听谏言,霸气十足地道:“自当趁他们两虎相争之际,先夺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