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真实的核爆炸镜头
严定先抬手扶着眼镜框,盯着屏幕仔细看了一会。
“唉,这一段镜头最不好解决了,”
说完,他皱着眉考虑了一会,然后看向了王往:“老王,要不把咱们之前拍得那几段都找出来,给电影厂的同志们挑一挑。”
“好,”王往点点头,转身去准备其它录制片段。
很快,显示器又重新亮了起来。
一组组十多秒的片段,在屏幕里不断切换。
无一例外,全都是描述爆炸的镜头。
有一股烟雾上窜的,也有一片浓烟漫开的,还有一些只看见点点炸光……
接近尾声的时候,还有两小幕如同动画的特效片段。
江山一看就知道,最后这两段应该是美影厂的专业技师,直接在胶片上作得画。
相比第一次在显示器中播放的爆炸场面,这些无疑更拿不出手。
“不行啊,”一位电影厂的同志看完后,忍不住开口道:“没一个逼真。”
另一位同志,也摇摇头苦笑道:“这段剧情我们厂也想了不少办法,但,都没琢磨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你说得太对了,”王往深有体会:“不容易啊。”
严定先道:“要想拍出核爆炸的效果,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了。”
“实在不行的话,”王往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得话:“你们不如干脆就用真实的核爆炸镜头替代?”
听到这,江山和严定先互相看了看,都觉得这是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再没有比真实影像更逼真的画面了。
当年,在拍摄《南征北战》这部电影时,导演就插入了一些战场上的真实镜头。
不仅如此,为了营造浩大恢宏的战争气氛。
由陈老总亲自参与的剧组,不但狠心炸掉了弥河大坝,电影中敌军的坦克、我军的轻重火力……也全部都上了真家伙。
以至于在拍摄期间,总导演的小腿都给挨了两枪子。
“真实的核爆炸镜头?”电影厂的同志一脸苦笑:“你这想法,我们之前也提出过。”
“厂领导没同意?”
“他们给出的结论就是,不但国内的影像不允许,就连美苏的核爆炸场景也不作考虑。”
仔细想想也能理解,毕竟都是大家熟悉的画面。
搁在新拍的电影里,想不出戏都难。
“那就没办法了。””
“唉,这可如何是好?”
“《珊瑚岛上的死光》是咱们厂今年最下功夫的一部电影,一路走来不容易啊。”
“可不是嘛,没想到还是卡在这最后的一组镜头里。”
一阵唉声叹气后,摄影棚里这一会的气氛可不大妙。
“大家先不用太着急,”
制作了多年的美术片,严定先遇到的难题也不比电影厂少。
每到这时,他都会笑着让大家先坐下来,休息一会:“咱们人多力量大,总会想出解决办法的。”
“严导伱可知道,咱们几个为了拍摄这部电影瘦了多少斤?”
“都一样,都一样。”
《珊瑚岛上的死光》是浦江电影厂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片。
在科幻情节的处理上,毫无经验的剧组可以说是卯足了功夫。
“不过,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剧本里什么激光枪、视频电话、掌纹识别,机器人、海路两用的飞艇,我们都给它像模像样的做了出来。”
“也不知道这书的作者,是怎么想出这么多高科技玩意的?”
其实,大多数精彩的小说,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
《庐山恋》的作者,能在那个年代把庐山描写的人人向往,归功于他本就是位土生土长的庐山人。
《保密局的枪声》里的谍战故事,之所以动人心魄,靠的是原著作者身为地下党工作者的亲身经历。
而《珊瑚岛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也是如此。
小说里描写的主角原型,就是他的姨夫欧阳藻。
这位先生的经历可了不得,毕业于民国时期的金陵大学。
由于成绩特别优异,在1945年时被国-民党政府派往米国学习雷达技术。
后被选为国家工程师学会米国分会会长,还在现在的南-京大学设立了“欧阳藻奖学金”。
正是源于姨夫的科研经历,作者才能在自己的小说中,加入了晶体物理学、高效原子电池、激光武器、全息电视……这些在现世好比梦一样存在的高科技名词。
但,这些名词读起来很过瘾,想将它们搬上大银幕就是另一回事了。
“要我说,这作者的想法也太异想天开了。”
这一会的摄影棚里,各个一脸苦恼,也不知道是在夸赞还是在埋怨原著作者。
王往看向了江山:“小江啊,你是报社的编辑,对这些科幻小说有什么想法没?”
“想法嘛……”江山当然有想法:“我每次都在想,今后的世界是不是真能有这些玩意。”
“哈哈哈,其它我不敢说,反正视频电话是不可能的。”
“就是,”江山笑道:“别说视频电话,如今家里能装台普通电话,我就满足了。”
“可不是嘛!”
果真就如严导想得那样,两三句话后,摄影棚里的气氛当真轻松了许多。
但,没一会的功夫,话题又绕了过来。
“唉,也不知道这核爆炸的镜头该怎么处理,还能再烧点什么呢?”
大家伙的目光在摄影棚中来回晃悠,纷纷在琢磨还有什么可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