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第222章 都不是一般人

第222章都不是一般人

这一会的李若诚,把毛巾往竹椅旁的小凳上那么一搁,就端起了自己的白瓷杯。

这位《上下五千年》的作者林汉达,放在李若诚的眼里,简直就是一文学大家的逆袭劳模。

“我所知道的林汉达先生,打小就苦的很,8岁就被送到地主家去当小工了。

这小工一做就是5年,到13岁时父亲准备把他送去米铺当学徒,好在被他一远方姑妈给拦了下来。

他这位姑妈念他聪明好学,就资助林汉达上了教会学校……”

从此,林汉达就开始了自己手不释卷的校园生活,并一路卷成了燕京大学的教授、教务长……教育司司长。

“大学毕业后,林汉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师,28岁时又进入了浦江的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

李若诚看着江山说道:

“在此期间,他编写了一本教材叫《标准英语课本》,销量直逼林语堂的《开明英语课本》。

于是,林语堂所在的出版商‘开明书店’就控告林汉达抄袭,

然后,林汉达所在的‘世界书局’又反诉对方诬陷。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有林汉达这号人物的。”

这个时候,还没等江山开口,邱岳峰就忍不住问道:“那之后究竟是谁赢了官司?”

李若诚笑道:“当然是林汉达的世界书局赢了,他们要没足够的把握,也不会反诉对方污蔑了。

不过因为林语堂的声望过于显赫,当时的教育部次长就劝说林汉达撤诉。

还对他说了一句话:人家是留美博士,你是什么?”

就因为这句话,林汉达回家就揣上了400美金,远赴米国勤工俭学。

两年半后,他不但拿到了博士学位,还揣回了500美元。

“林汉达翻译有个特色,”李若诚说道:“就是素译。”

“素译?”江山还是第一次听这个词:“什么是素译。”

一旁的胡啸又扔给他一支烟:“就是简译,取其精华部分,丢掉没有意义的部分,在我们这也叫为大忙人着想的翻译。”

“这事也是巧了,”李若诚笑着解释:

“林汉达当时翻译的几本书,多与国外历史有关,为了不让书变得过厚过贵。

他就去掉不重要的部分,这样出版后的书,即使是穷人家的孩子也能看得起。

没想到,这样译出来的书,很合一些大忙人的胃口。

因为他们没时间看那些国外的风景菜肴,只想了解他们的故事。”

江山点点头:“这就说,我只要知道男主角的早饭吃了些什么,至于这饭是怎么一步步做成的,就直接省了。”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李若诚点了点头:“这林汉达译的书还有个特点,全都用燕京话来翻译。”

“他不是浙省人嘛?”

“他在咱们浦江成家立业呢,”胡啸吐着烟道:“估计是觉得这样译出来的文章,谁都能看的明白吧!”

“那……”邱岳峰迟疑了一下:“那他是后来是怎么死得?”

“林汉达这人写书时全力以赴,”李若诚看着他说道:

“45年反内-战时更是不要命,在浦江举行的反战游行上,他和陶行知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几位,只可惜最后还是被请进去了。”

“哈哈哈,”

一提这个,坐在小院里的胡啸哈哈笑了起来:“李老啊,现如今再想想,当年能住进去的人,还都不大简单。”

“那是,”李若诚也笑了起来:“一般的知识分子还真住不进去。”

“瞧把你俩骄傲的,”江山啧啧道:“还美上了。”

“不过有的人进去后,就再没走出来了,”李若诚唏嘘道:

“林汉达就是其中一位,当时他接受了上级委托翻译《国际主义还是俄罗斯化》一书。

这书上面催得紧,从7月初开始,林汉达每天伏案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直到7月24日深夜,才终于完成了此项任务。

但,这也成了他的绝笔,两日后,他便因心脏病发作,去了。”

当,李若诚说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小院里的几位全都不再吭声了。

秋日的暖洋伴着微风,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舒服的不像样子。

这一会的江山,点然了一支烟插进了墙角的花盆里:“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上下五千年》这本书的所有大纲和细目。”

“原来是这样,”胡啸也跟着点燃了一支烟,插进花盆后缓缓说道:

“看来他住在牛棚的这段时间,啥事都没耽误啊!”

“嗯,非常充实,”江山赞同道:“他没有被任何人影响,只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的确是的,”李若诚也感慨道:“如果不是这些出色的作品,我们现在也不会在这聊他了。”

没一会的功夫,盛开的菊花盆里,已经被陆续插进了四支香烟。

看着眼前幽幽上飘的薄雾,胡啸拍了拍江山的肩膀。

相处的日子越长,他就越喜欢和江山待在一块。

新鲜里不失性情,激进中又不失稳当。

很舒服的一种感觉!

“小江,”胡啸这会好奇道:“你们报社还没见过这书,就准备连载了,这么有信心?”

现如今的人民群众对知识有多期盼,是后世不敢想象的。

连《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样一部儿童科幻小说,都能被成人看的津津有味的,就更别提华门传世力作《上下五千年》了


状态提示:第222章 都不是一般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