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都市现代>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第227章 何必写得这么狠

第227章何必写得这么狠

与晚饭时华灯初上的万家灯火相比,这一会的灯光明显稀疏了许多。

1979年的如幻星辰,是江山怎么也看不够的时代风景。

此刻的51号小院外,也站了一位正在仰望星空的男同志。

从下班后就在街边晃悠的潘主编,此时竟不知不觉走到了51号小院的大门外。

“嗯?我怎么到这来了?”

抬头看了眼51的门牌号码后,郁闷了一晚上的潘主编抬脚就跨进了小院。

沿着小道一路向里,两边的窗户时不时就飘出些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声音。

当他走到最里面的一进小院时,迎面就看见了两位坐在窗口的老熟人。

“你俩都还没睡呢,”

潘主编可怜兮兮的站在小院中:“正好,都出来陪我聊两句吧。”

江山和李若诚同时抬头,只看见一个黑乎乎的人影。

“哟,”江山首先看了眼时间:“这不潘主编嘛,怎么这个点上这来了?”

跟着李若诚也惊讶的拿下了眼镜:“小潘?出什么事了?”

和之前不是给送新书,就是给送礼物的潘主编相比,此刻的李若诚更觉得对方是来传达坏消息的。

“唉,”潘主编也苦笑着摇摇头:“这还真是个多事之秋啊!”

“别说得那么吓人,”江山笑着打开了房门:“潘主编,快进来坐吧!”

几分钟后,李若诚也端着一壶茶走了进来。

一杯清茶在手里这么一捧,潘主编的话匣子跟着就打开了。

“吓人的确谈不上,”他看着面前的二位说道:“但……也是件愁人的事呀!”

别说他,李若诚的心这几天也没踏实过:“怎么?《飘》卖不动了。”

“说的就是呀,”潘主编拧着川字眉:“整整40万册的书呀,这事要这么一直拖着,可怎么得了!”

“唉!”李若诚长叹了一口气:“你们出版社的叶总编,跟着着急了吧?”

“我都这样了,他就更不用提了!”

眼见面前愁眉苦脸的二位,江山拿起一支香烟在鼻子底下闻了闻:

“早在1974年的时候,《《飘》之后,就跟了一小段点评。

在这段点评中,毫不掩饰的说了这部小说的优缺点。

与此同时,同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中,也出现了差不多的篇章。

他们在指出《飘》的缺点后,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观看角度。

就是小说里那种面对忽然降临的灾难,永不放弃,不向环境屈服的精神。”

原本,潘主编还没有这样的感觉:“听你这么一提醒,还真想起来了,当时看《飘》的时候,我还真有这种感觉。”

“的确是的,”李若诚也点了点头:

“翻译小说的时候,我感觉《飘》里面很多无奈的描写,都和我当年很像,所以当主角闯过去的时候,我也会跟着一块开心起来。”

“这就叫心里引导,”江山点着香烟说道:

“潘主编,伱们出版社现在也可以学习英美百科全书的做法,从正反两面,告诉读者《飘》是怎样一部小说,他们又能在这本书里学到什么。”

“哦?”

“当然,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表现给……”江山向上指了指:“给他们看的,你们可以专门给这书配一本小册子。”

“小册子?”

“对,这小册子就是描述一下《飘》的优缺点。”

“这倒是个办法,”李若诚忽的领悟到了什么:“就好比过去翻书时,都要求写一篇批文一样。”

“我知道了,”潘主编缓缓点了点头:

“的确是个解决问题的方向,我们主动提一下《飘》的优缺点,让读者们自己去判断。”

上一世,发行小说《飘》的出版社不是浦江出版社,而是浙省出版社。

但,他们也遇到了和浦江出版社同样的难题。

之后实在没办法了,就专门出版了一本小书,叫《飘是怎样一本书》。

这是当时唯一的一本“书中书”,但也的确暂时解决了《飘》的后续征订销售工作。

“也不用多写,能摆出优缺点就成,”江山继续说道:“只要能让《飘》继续上市,就根本不用操心销路。”

“能不操心嘛,”潘主编可没他想的那么乐观:“就在今天,又有一家报纸对《飘》提出了批评,你知道他们都写了什么吗?”

“写了什么?”

江山只依稀记得,当《人-民日报》提出了对《飘》的批评后,很多家报刊都发表了跟进文章。

毕竟还是个小报抄大报,大报抄主报的时代嘛!

“他们说:希望我们的出版界,不要飘得太远了!”

“啧啧啧,”江山摇了摇头:“这话说得有点过了,是吧李叔?”

“过了,”李若诚很赞同老三的观点:“都是在一口锅里吃饭的单位,何必写得这么狠呢!”

“就是,”江山追问道:“是哪家缺德的报刊呀?”

“你俩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潘主编奇怪道:“不就是咱们市的《浦江日报》嘛!”

“啊?”

“他自己不还登过连载嘛,”江山彻底服了:“还真是敢于自我批评啊!”

“可不,”

潘主编也没想到对方会来这招:“他这不是逼我们出版社也跟着一块承认错误嘛!”

“潘主编,”江山立刻意识到:“那你们可得连夜去印小册子呀,这不也是另一种自我批评的方


状态提示:第227章 何必写得这么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