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
1979年,由于廖公对《少林寺》的样片很不满意,于是下令重新拍摄。
到了1980年初,依照香江导演对影视剧主题曲的重视程度。
新接任拍摄任务的张鑫炎导演,来燕京了。
他这次想见的人,就是日后为电视剧《红楼梦》编写全部13首配乐的作曲家王立平。
好巧不巧,王立平此刻正与王洁实、谢莉斯,坐在前往浦江的列车上。
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参加浦江的《新星音乐会》。
而此时,另一位香江导演正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慢悠悠的走向北大医院。
他,就是最早的清宫三部曲《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的导演李翰祥。
早在1975年时,李翰祥导演竭尽所能,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拍摄了两部分别讲述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的电影:《倾国倾城》、《瀛台泣血》。
两部巨制上映之后,海外华语地区一片叫好。
当这两部电影进入内地的vip放映室后,文化部的高层忍不住连声赞叹。
他们着实没想到,在香江那样的文化沙漠,竟也能有通晓历史的能人艺士。
而李翰祥导演也逢人就说,这两部电影没能在紫禁城拍摄,将是他一生的遗憾。
一方有请、一方有意,这下就好说了。
1978年,生于白山的李翰祥,在“朋友”的牵线下开启了一场秘密旅行。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期间,与北影、上影、西影等内陆著名电影厂皆有接触。
一波心潮澎湃后,李翰祥决定在内地拍摄一部电影。
但之后的一切,似乎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
首先,电影的选材就是个问题。
1980年,当李翰祥兴冲冲的拿着几个题材,交给文化部的领导时。
被告知他的这些选项,早已经被人提前收了。
老舍的《茶馆》,给了导演谢添。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意大利已经当《末代皇帝》买走了。
电影《周恩来》,肯定不会给他拍……
一番绞尽脑汁后,李翰祥决定重操旧业,干脆还是拍清宫戏得了。
巧了,文化部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初定了《慈禧传》的拍摄计划。
可等李翰祥泡好茶、点上烟准备开编时,却发现越遍越离谱。
原来自己的那点历史知识储备,早已经被香江的两部清宫戏消耗干净了。
没办法,只能去求高层相助。
这一求,便求来了文化部的一连串投喂。
直接让李翰祥接下来的作品,成了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
经过文化部的牵线搭桥,李翰祥走访了多位清史专家。
在缠着朱家溍学习了好些时日后,不但得到了其权威的指点,还抱回了一大堆史料。
最后,干脆由朱家溍来担任这部戏的历史顾问,侯宝林为民俗顾问。
镀金回归后,李翰祥推翻了之前的《慈禧传》单本。
重新起草了“西太后”的五部曲系列。
这五部曲分别就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同治中兴》、《变法维新》和《八国联军》。
但早在1980年就写好的剧本,却一直推迟到了1982年十月才得以开机。
若问其原因,复杂的一匹。
自打李翰祥与内地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先是收到了香江有关部门的盘问刁难,再是邵氏公司的合约施压。
更要命的是,长影厂由于经营不善,拍摄资金迟迟不能就位。
接着,更要命的后面还有最要命的。
位于香江的资方也撤了……
直到1982年李翰祥与人成立了“新昆仑”影业,才与文化部续上了前缘。
憋了两年的李翰祥,又积累了大量史料和野料。
导致李导在14天内重新写出的剧本过于强壮。
直接就将《垂帘听政》和《红烧圆明园》的剧本一块完篇了。
之后,见惯了风云突变的李翰祥,决定趁着文化部高兴,干脆两部戏一块拍。
为的,就是那富贵泼天的服化道,及御赐拍摄地。
如今的朱家溍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和黄永钰不敢坐的龙椅,不但让旁人给坐了,他还要亲自指导旁人怎么坐。
要说文化部给李翰祥准备的资源,真是前无来者、后也无来者。
号称史诗级的三部曲,史诗在哪里?
除了全国60多家单位组成的庞大摄制组,
整个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全体为剧组开放。
凡是在镜头里见到的,全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称不上空前绝后。
作为殿堂级的服化道供应商,故博为这两部电影撑足了腰杆儿。
根据影片不同的出场人物和事发地点,故博打开了不同的宝箱。
女一号刘晓庆上场时,故博抱出了慈禧生前的首饰匣子,从戴的戒指项链……到坐的凤椅、净手的玉碗……
男一号梁家辉出场时,咸丰曾经用过的坠饰、折扇……坐的肩舆、龙椅、驾崩时躺得龙床……
同治登基时的玉玺、九龙曲柄盖、铺的文物地毯……
咸丰是在承德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闭得眼,这场戏就去“烟波致爽殿”拍。
小同治是在太和殿登基的,这场戏就上太和殿。
反正是在哪里发生的事,就必须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