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商路”的写作原因我已经在篇末说过了,世界遗产怎么能不提丝绸之路呢?更何况这还是一篇“命题作文”。“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这句话真的太美了。赞美所有丝绸之路开拓者的勇气,茫茫大漠,真的只有意志最坚定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有人懂这个梗吗?)/p
“纨绔子”,这个故事的原型是一个极心碎的故事,至少让我心碎。南北宋之交,有一位着名的词人叫做朱敦儒,曾经打马过闹市的少年郎,从“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到“云海茫茫无处归”,山河破碎之下,每一个人都无处可逃。“纨绔子”没有写到结局,因为结局也是悲剧,毕竟历史告诉了我们贾似道是何许人。至于和苏州园林的关系......大概就只是因为江南繁华吧......顺道一提,文中的苏宅是沧浪亭,有人看出来了吗?(好的,我知道没有......)/p
有个可爱的小故事,贾似道有个好朋友,叫廖莹中,是个极着名的刻书家。贾似道专权误国时,他连带着被骂,贾似道失势后,他依旧相随不愿离开,痛饮达旦,归家服毒逝世。(“似道夺职之夕,与之相对痛饮,五更归舍,服冰脑而死。”)这总让我想起潘安与石崇的故事,“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至少,黄泉路不寂寞吧。当然,如果历史学者出于各种专业角度分析,这肯定牵涉多种考量。好在这不是什么专业论文,所以故事不妨讲得浪漫一点。/p
“武陵源”没有什么好说的,这个故事确实是我受了点儿刺激写出来的,因为之前我一直兢兢业业想着扣题,那么费劲吧啦地读文献查资料,然后那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不说了,说了容易被骂。但我还挺喜欢这个故事的,而且和尚与书生的组合,想以这个故事为基础再开一本武侠。/p
最后,“见人间”,这三个字多少有些不通,但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从来不是物,而是人,是要通过冷冰冰的物来看到当时人的生活,所以以此为题,反倒与那个故事没有多大关联。更多的话已经在“作者的话”里说完了,到这里只有两句吧,向所有考古学前辈们致敬,向所有前辈学者们致敬,他们真的都好可爱,可爱而且可敬。以及,考古不是盗墓,而且,与盗墓没有半毛钱关系。(考古学的前身是南北宋的金石学,不是曹操的摸金校尉!)/p
所以,这本书最初的初衷(我知道是个病句,但也可以表示强调)只是想表达一点我学过的东西,就算最后没有考据出严谨的时代背景,但至少有一点我希望我做到了,也即要关注于历史的“小”,关注历史的“无名者”,他们同样存在过,也是他们铸就了历史的“大”。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大概就算对得起我的专业,对得起老师给我上过的课了(其实并不)。唉,我知道我没做到,写到最后真的就是,开心就好了....../p
结合上述所言初衷,这本书并不求成绩,这不是网文的写法,所以要成绩我就不这么写了。当时开书的时候,就只是想给自己的专业一个交代(当然,这个交代现在看来依旧不够交代......)。最后的最后,还是要感谢所有读者的支持,真的,每一位读者都是我的“意外之喜”,感谢你们!我第一次知道有读者是这么幸福的事情。/p
*/p
然后,说一下接下来的打算吧。/p
想开一个历史文,或者一本武侠,我真的好想写武侠......但会先慢慢存稿,毕竟外面的世界,不会像短篇分类那么美好,外面的世界是要爆更的o(╥﹏╥)o/p
而且在此之前,我还要好好学一学如何讲故事。/p
但这个故事我又实在放不下,有朝一日我可能真的会回来写续集,又或者是写考古系的校园日常,毕竟这种写法,校园日常部分太少了,感觉我的拟人人设都白做了....../p
嗯......应该没有什么想说的了,那就这样吧,感谢读到这里的你(我知道我的感言真的太啰嗦了),下一本书再见咯~/p
完结撒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