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魏晋之我主沉浮>第144章 袁烜求赏

第144章袁烜求赏/p

华娘子自己已经觉得走投无路了,之前还想着找个时机问问郭璞,但刚刚那一幕发生之后,华娘子已经顾不得许多了,她要郭璞第一时间给他占卜问卦。/p

刚刚年轻人说话的声音很大,又因为当时战斗已经结束,所以樱洲上的人都听到了潜龙会送给袁烜的见面礼。/p

此时看到华娘子上了樱洲,所有人看她的眼光都有些怪怪的。一想到她可能嫁给袁烜大家就觉得……似乎也挺合适的!/p

神医门配鬼谷派,同样是山门中人。男有绝世大才,女有惊世美貌。除了年纪上华娘子要大了些,其他方面还真的很配。/p

于是众人越看华娘子越是觉得那潜龙会的年轻人或许玩笑间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p

当然谢氏姐弟不这么看,尤其是谢道韫。她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眼光和态度对待华娘子,这个天下第一奇女子几乎是全天下有独立精神且向往自由的女人的典范,谢道韫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可以说华娘子是谢道韫从小的偶像,是她浑噩时期的精神导师。/p

然而,爱情是自私的,她喜欢的袁大哥如果和华娘子在一起,那她自己怎么办?虽说这个时代三妻四妾很正常,自己的父辈也是家中妻妾成群,甚至连兄长谢朗此时也已经有两妻一妾了。/p

谢道韫也不是嫉妇,也从来没有想过他的袁大哥只能娶她一个,在这个时代他那么优秀的人几乎不可能,但一时之间突然有个人介入到原本只有两个人的幻想世界,这让谢道韫一时之间有些无所适从。/p

她虽然很聪明,但毕竟还是个相对单纯的小姑娘,所以不自觉的情绪就写在脸上,连带着看向华娘子的眼神都不那么友好。/p

华娘子的眼里只有郭璞,她自然忽略了那个漂亮的小丫头,但是其他的有心人却把谢道韫甚至谢玄的一切尽收眼底,那就是王羲之!/p

袁烜撒了谎,这件事情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但他为什么要撒谎,那个最后杀害杨殿并逃走的潜龙是不是那个用弓的武宗,这一点无人能求证,但很明显已经有不少人怀疑了。/p

一把大火烧毁了太多的东西,此时即便有所疑虑也只能是疑虑,因为袁烜第一时间做出了解释,他们没有提出异议,那么除非能拿出新证据,否则任何无端的猜测都是对鬼谷派甚至是皇帝的挑衅,因为皇帝和袁烜一起上了樱洲。/p

玄武湖和外界相连的那座石桥火还没有灭,两次煅烧的石头能不能继续用也是大问题。/p

双刀圣王的尸体已经收敛,在外围准备接应一直没有过来的公孙寅大军已经在紧急搭建浮桥了,趁着这个空档曹穆登上了樱洲。/p

敲一棒子再给个甜枣,这几乎是所有帝王都喜欢干的事情。王家和谢家的实力太强了,皇帝要让他们选择站队这很正常,但之前的手段太过暴烈,这种情况下说心里没有疙瘩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曹穆过来就是安抚的!/p

皇帝的棋局,他不开口没人敢下去,但如今棋局已经结束,皇帝来樱洲如果不下去迎接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p

众人行礼的时候,曹穆很和蔼的免了礼,然后还向自己的老师吴平以及杨度杨殿等人嘘寒问暖,又和郭璞以及了空大和尚交谈了几句,还邀请他们进宫给自己讲经说道,甚至还特意把袁烜的老师赵琦拉过来夸了一通。/p

杨贤那里同样要安抚,虽然曹穆也同情他死了儿子,但也就是简单的做了些赏赐,再肯定了一下他在金陵府的工作。仅此而已!这种态度让杨贤很是心惊,因为家族和潜龙的合作到了什么地步他很清楚,就是不知道皇帝清不清楚。如今看来,皇帝清楚的东西太多了!/p

同一圈人和颜悦色的演了一回仁慈之君,等到王谢两家的时候就不同了。虽然是安抚,但曹穆绝对不会对他们有什么好脸色,因为他就是要告诉这两家自己的皇恩浩荡,雷霆雨露皆是天恩!/p

“逸少(王羲之的字),这次平贼你王家出力甚多,甚至连你儿子凝之也被潜龙所害,朕深感痛心。”/p

“陛下,我儿凝之他……”/p

虽然知道皇帝一定会包庇袁烜,但王羲之还是想要把自己的疑虑说出来,毕竟他琅琊王家也是顶级门阀,他王羲之的儿子不能白死。/p

“好了王将军,这件事情就这样吧,和潜龙会的仇,我们一起报!”/p

曹穆说话的语气有些生硬,称呼也从逸少变成了王将军,这就是要王家认栽。果然,曹穆盖棺定论的话让王羲之不得不屈服,今天曹穆展现出来的杀伐果决可一点不比他的朝堂手腕来的弱。/p

“是,陛下!我王家一定不忘和潜龙会的大仇,他日陛下再次平贼,我王家必定谨从。”/p

王羲之服了软,曹穆见打压的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安抚。/p

“逸少你最小的儿子是叫献之对吧!”/p

“陛下好记性,小儿的确是叫献之!”/p

“今年多大了?”/p

“回陛下,今年八岁了!”/p

曹穆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p

“朕有意把梁国公主赐婚给献之,逸少意下如何?”/p

王羲之从曹穆问儿子献之开始就知道皇帝是要给甜枣了,但他没想到会赐婚梁国公主到王家,那可是陛下和皇后的嫡公主,是陛下为数不多的公主中最疼爱的一个。/p

“陛下要把梁国公主赐婚于献之,臣下还有何不可,谢陛下


状态提示:第144章 袁烜求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