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第322章 《反资本主义协定》

;

在经历了谈判之后,苏德外交特使代表苏德双方签订了《反协定》。

这份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苏德两国开始加速在明面上的合作。

他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进行合作。

作为国际阵营的两位老大哥,他们对于领导欧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党都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无数国家的政党都需要苏和民工党的指导。

苏共作为领导了十月革命的政党自然不用多说。

至于民族工人党,在他们执政下德国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混乱的欧洲已经充分说明了他们的成就。

斯特拉瑟之前提出的的实践需要符合各国的国情的理论受到了许多国家政党的支持。

尤其是中国党对于这一论调非常拥护。

斯特拉瑟并没有过多干涉中国的局势也防止中国的历史走向与历史上有重大不同。

所以例如博古李德等人在的空降还是发生了,在他们左倾路线的领导下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好在因为得到了德国武器的加强,苏区的力量比历史上强大了很多。

他们虽然最后不得不放弃了根据地,但是并没有发生所谓两万五干公里的长征,而是直接从的包围圈里面冲了出去到达了陕北。

当然,也有人把这次转移称为五干里长征。

所以在更换了领导层之后,教员意识到中国的革命不能照搬苏联的经验。

所以对于斯特拉瑟所说的必须把普遍真理同德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道路,建设有德国特色的这一论调非常赞同。

不过教员指出这种论调潜在的危险性,许多走资派和修正主义者会打着这种旗号进行和平演变,他们必须时刻保持着对的清醒认知才能走正确的道路。

教员的这番话是他在到达陕北的根据地之后所说的,在场的众人都纷纷信服,除了一位设计师之外。

作为国际的领导者,自然要带头反对阵营。

之前斯大林提出要跟国家缓和关系,现在好了,斯大林被英国的间谍给刺杀了。

你跟人家缓和关系人家还要刺杀你,这还缓和个寂寞。

基洛夫上台之后改变了之前的路线,转而支持进行世界革命,他认为这次经济危机就是苏联最好的机会,制度已经濒临崩溃。

苏联继续发动革命的外部条件已经有了,只是苦于自身军事实力不足所以没办法完成这一点。

但是德国提出的联合让苏联看到了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联合就非常正常了。

反协定目前只有苏德参与,斯特拉瑟提出日后可以让更多国家加入进来,基洛夫也欣然接受了这一要求。

只是因为目前世界各国夺权成功的政党只有苏德两党,所以暂时没有其他国家加入。

……

英国唐宁街十号

英国首相鲍德温正一脸愁容的看着眼前的报告,上面正是公开发表的《反协定》。

“苏联人和德国人到底想干什么?跟我们大英帝国为敌吗?”

鲍德温质问道。

他当然有理由愤怒,在他看来,德国人跟苏联人都辜负了英国的信任。

英国免除了德国的战争赔款,跟苏联进行贸易,虽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危机,但是在鲍德温看来就是英国的一番好意被辜负了。

看看这上面的内容:缔约国相约互通关于活动的情报,并紧密合作,协议和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

对“受民主阵线威胁的第三国”采取防止措施,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设置常设委员会,协议反资事宜。

反?

那不就是反大英帝国?

简直是要翻了天了!还有王法吗?

“不要太生气了,鲍德温首相,不然你接下来恐怕会更生气。”

丘吉尔一脸坏笑着递给了鲍德温另一份文件,这是他费尽了力气才命令军情六处搞到的文件,那就是《反协定》的秘密附件。

鲍德温忍住气然后接过一看,上面写着:

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英美法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英美法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

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国家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条约。

“他们想开战吗?”

鲍德温气急败坏地把协定撕成了两半,然后把剩下的一半又撕成了更小的一半,如此往复,直到漫天的纸屑在办公室里飞舞。

如果是清洁工,恐怕此刻要哭晕在厕所了。

然而对于丘吉尔来说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因为鲍德温的任期快要到了,下一届首相的竞争人选已经出炉了,爱好和平的张伯伦是最大热门。

丘吉尔也对这个位置有所觊觎,但是他的支持率并不高,所以如果他想要竞选首相必须得到前任首相的支持。

因为处理经济危机而感到焦头烂额的鲍德温对于连任并没有任何想法。

因为英国为了转移危机向殖民地进行转嫁导致英国跟殖民地的关系急转直下,许多地方都爆发了独立运动。

这让鲍德温对于大英帝国的前景并不看好,他现在只想赶紧结束任期然后迅速跳船。

本来在保守党内部张伯伦的呼声是最高的,鲍德温本来也是支持张伯伦接任的,不过现在这个情况鲍德温必须重新考虑一下人选。

“立刻终止跟苏联的一切贸易和合作,还有德国的,我们必须让这两个国家意识到与大英帝国为敌是错误的。”


状态提示:第322章 《反资本主义协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