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摊主在心里面想,小样。我还比不过你,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p
只要我稍加一思虑,那可是无人能敌呀!平时表现的平平无常,那只是我不计较,不想在人群中显得太过耀眼了而已。/p
可是实际上,只要我是稍微动一动脑子。那谁能比得上自己啊?/p
在心里自吹自擂了一番之后,刘摊主才继续说道。/p
“由于医学技术不发达,人们生病了通常认为是神明的降罪,所以就会请巫师来驱邪辟凶,用巫术治病,因而那时的人们处于巫医不分的阶段。/p
我们从医字的两个繁体字“医、毉”也可以看出来,其中一个字下面就是“巫”字。/p
直到春秋时期开始,巫、医才逐渐分开,并开始出现专科医生。即使如此,那时人们也不是把医生称作为医生,而是有五花八门的叫法,如杏林、悬壶、太医等。/p
到了宋代,随着我国社会的空前发展,医药事业也随之水涨船高,当时的朝廷设立了太医局和御药房,并设有官员专门负责宫廷内的医疗工作。/p
在民间,朝廷也设立了专门的疾病治疗机构,称为“惠民局”,由朝廷派出的官员负责百姓的疾病治疗。”/p
可能是之前喝着枸杞莲子汤稍微有一些甜腻。嗓子里稍微有一点发干,刘摊主又咕咚咕咚灌了一大杯茶。/p
“其中,负责治病的官员根据医治的专科性质又分为食医、疾医、金创医,分别负责百姓的食物安全、疾病治疗和受伤后的救护。”/p
“我的天啊!怎么就光是大夫和郎中这两个词,就又扯出了这么多话呢?”苏黎小声的嚷嚷着。/p
“哼。”刘摊主喷出了一口气。/p
骄傲的说:“别急,这才哪到哪啊?还有呢。”/p
苏黎:“……”。/p
感觉这一天中,自己好像情绪被上上下下调动了无数次。/p
“宋徽宗政和年间,重订官阶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郎中”等官职,“大夫”这个词终于出现了。这两种官职的划分很清楚,太医专称大夫,而社会上以此称医生或卖药兼治病的人叫“郎中”,这在宋代及以后的中屡屡出现。/p
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大夫”官职的从医人员特别多,为了给医生脸上贴金以示尊重,所以人们就干脆直接把医生尊称为“大夫”。/p
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ai,而不读da。现在看来,没有将医生称为“大(da)夫”的,却时有将官职或爵位之称唤作“大(dai)夫”,搞不清其中的因果本末,闹了笑话。/p
相比较坐堂看诊的大夫,“郎中”一直是在民间营生的医者,虽然也确实是官员的一种,但是由于一开始过于接地气,百姓没有仰视感,所以“郎中”一词,慢慢就演变为了在民间讨生活的那种普通医生。/p
“江湖郎中”一般能够根据对方家庭情况而酌情收取诊疗费,对一些穷苦人甚至还免收医药费,因而大部分郎中在乡间有较高的声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