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玄幻奇幻>雷岛>第十一章 瓦斯家族的历史(2)
斯在责任与生活二者之间找到了和谐的统一。/p

任务中,他的行动利索,头脑清晰,在最危急的时刻能做出果断的决定。/p

任务结束后,他便放下了自己的身份,谦虚地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到因索尼亚的海边看美丽的风景,听海边嘟嘟鸟的鸣叫;有时走街串巷,寻找历史的沉淀;闲来无事也浇浇花,种种菜;兴致来的时候,可以读读龙国出名的戏剧,诵一首美丽的诗;夜晚来临,看流星划过美丽的夜空心中许下自己难以实现的愿望。/p

在因索尼亚城郊的田野上看那一片又一片的邢向子,望见被邢向子染红的山头;在落日的余晖中看着一天天渐行渐远,在黎明到来的时刻享受着重生的喜悦。/p

纳瓦斯学会了如何去平衡生活与责任。/p

纳瓦斯的父亲曾经想过为纳瓦斯安排一场隆重的婚礼,新娘是另一位大家的千金。/p

但是,纳瓦斯拒绝了。/p

“父亲,请原谅我无法接受您为我安排的婚礼,因为我的心不在这里。”纳瓦斯平静地看着他的父亲,他很少拒绝自己的父亲。在纳瓦斯的心中,虽然父亲没有开启灵眼,在他面前也许脆弱不堪,轻而易举就能将他击倒,但父亲克瓦斯是自己心中最尊敬的人。他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而变得官僚,也并没有因为深陷官场而失去自我,在他的眼中,父亲克瓦斯是一个能在人性的面前坚持到最后的人。他敬重父亲不仅仅是因为克瓦斯是他的父亲,更因为这一种力量,一种就算是世间最强大的人也可能不会拥有的品质。/p

“儿子,你的心在什么地方?”克瓦斯问。/p

“我的心在龙海的彼岸,在原大陆的那一座小山上。”纳瓦斯微笑着说,“一片邢向子就像因索尼亚的小山头上的一样,每到春天的落日就会红得一片又一片的。当海鸟飞过田野带着残存的微风,夕阳在地平线出落下,无数的金线在天边绽放光芒。”/p

克瓦斯摇了摇头,没有说些什么。/p

纳瓦斯爱上了一位美丽的树国姑娘。/p

纳瓦斯和她举办了一场小型而精致的婚礼。到场的人不多,有纳瓦斯的父母,王者之剑里的几位朋友。虽然婚礼简洁,但还是十分温馨。/p

纳瓦斯为新娘戴上白色钻石戒指的那一刻时,脸上挂满了幸福的微笑。/p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几年后,伊瓦斯的父亲出生了。/p

纳瓦斯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瑞。/p

在古代龙国语言里,瑞就代表着平凡。纳瓦斯希望自己的儿子有着幸福与平凡的一生,便取名叫瑞。纳瓦斯不强求瑞瓦斯出人头地,他只想让他快乐地成长。/p

而纳瓦斯的父亲克瓦斯却希望瑞瓦斯加入王者之剑或是接替自己的岗位。/p

在克瓦斯眼中,消极避世是对自己责任的一种亵渎。/p

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就应该勇担自己的责任。作为君王应该有君王的责任,作为官员就应该有官员的责任,作为伟人应该有伟人的责任,作为平凡的人应该有平凡的责任,每个人应该去争取自己的方向,确定自己的责任并为之付出生命。/p

克瓦斯的观念就是龙国的传统观念:生命飞逝,责任永存。/p

相反,纳瓦斯则是十分反对,他不希望儿子就像自己被能力与责任给束缚,为了所谓的、不切实际的责任而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p

纳瓦斯常这样说:或许责任会给你带来别人对尊重,或许能力与财富会带来荣光,可是,你是否曾想过?为了这一些东西自己牺牲了幸福,牺牲了看那一件件美好事物的机会?/p

在这一个问题上,纳瓦斯和父亲产生了歧义,最终闹得一家人始终都憋着一股气。/p

双方都不肯做出让步,瑞瓦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一面是身居高位的爷爷,一面是灵术强大的父亲,有些时候让他感到这样的矛盾生活十分难受。/p

就这样,平淡的日子过了七年,瑞瓦斯已经十岁。/p

“任何超过三十五岁的成员都将会退役,不再是王者之间的成员”这是王者之剑里的一个规定。纳瓦斯接到了九年来最后的一个任务,一个人的小型任务。/p

当所有人已经在为纳瓦斯最后一次圆满完成任务而准备欢庆会时,意外发生了。/p

纳瓦斯没有回来,没有任何信息。/p

有人说他在任务中牺牲了,但有更多的人说他叛逃了。/p

说他叛逃的人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对于纳瓦斯来说是绝对不会有任何差错。唯一的可能就是叛逃。/p

王者之剑也曾搜寻过纳瓦斯的下落,可是没有任何进展。时间一长外界的看法也就发生了改变,纳瓦斯的父亲,伊瓦斯的曾祖父一直动用着自己的人力与财力,不停地打通着媒体的途径。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外界也渐渐忘记了此事。/p

可真相是什么?大家都一无所知,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个天才孤独离去的背影,消失在阵阵迷雾之中。/p

不久,伊瓦斯的曾祖父,克瓦斯带着悲伤退休了。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始终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就这样离开,更不相信纳瓦斯遭遇不测,因为他坚信这个世界已经少有人或物能够杀死他。他一直期盼着儿子的身影重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哪怕是一个梦也好。/p

纳瓦斯的妻子则带着瑞瓦斯离开了因索尼亚,来到了龙国最东边的小岛上,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瓦斯家族的历史(2)--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