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明末枭雄录>第208章 隐姓埋名

李自成的人马,算他自己在内,还剩下八十七个。/p

八十七个人,这几乎是个可笑的数字。/p

曾经“烽火照西京”的二十万义军,就只剩下这几十个残兵,从洪承畴的手下逃生,逃到这人迹罕至的浑山里,从理论上来说,李自成已经失败了。/p

但是,必须要说,李自成带着突围成功的八十七个人,潜伏商洛山,这对于日后东山再起、叱咤风云的闯军来说意义是至关重大的。他们没有被消息,没有被吞并,而是顽强地生存下来,这就是胜利。/p

第一件事,李自成必须先隐藏踪迹。/p

眼下,别说官军前来围剿,就算哪个县令派点团练乡勇来,也会把这点人一口吃掉。因此李自成命令:闯王的旗号不得再打,也不得再对外号称自己是闯军。/p

隐姓埋名。/p

悄悄地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旮旯里活下来,才能再图后计。李自成带着几十个部下,开始过上了另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活。他们在山里转悠了半天,找了个遮风避雨的山洞,当作住处。/p

然后大家出外寻粮,采集野果,打猎捕鱼……象野人一样生活。/p

曾经威名赫赫的闯军,揠旗息鼓,如同一只遍体鳞伤的老虎,把所有的尖牙利齿都收起来,静静地蜷伏在洞里养伤。/p

……/p

李自成对刘芳亮说:“咱们做个隐士。”/p

“呵呵,这么安静的生活,我还真是很少过。”/p

没错,过惯了颠沛流离的战斗生涯,忽然一闲下来,住在山里打猎捕鱼,对于闯军将领来说还真是挺难得。虽然这样的日子很清苦。/p

最大的问题是——不能饿死。/p

山里人烟稀少,寻找粮食异常困难,靠打猎——你就算把山里所有老鼠以上的动物全打完,也不够一只部队存活的需要。/p

因此李自成采取了“屯田”的办法,带着士兵们开垦荒地,准备播种冬小麦,以备来年之需。同时四处收集秋果,采集草根,储备干草……一群群习惯了杀人放火的闯军士兵,用长刀大戟,去挖能食用的蕨根,割瓜藤,捉蛇鼠……做起这些诸般原始野人的勾当。/p

为了活下去,这不丢人。/p

这些士兵本来也都是穷人出身,什么东西都能吃,什么活儿都能做。基本的生存技能并不缺乏。/p

有一天,一群士兵收获颇丰,他们在山里找到了一个蛇窝,杀死了一条两丈多长的大蛇,还有几十条小蛇,大家兴高彩烈地把蛇给剥了,放在瓮里炖煮,加上野草根,灰灰菜,羊蕨菜,大家饱餐了一顿蛇肉羹。/p

除此之外,还割草编席,各泥烧盆制瓮,砍树制木器……/p

八十七个人,放下屠刀,立地倒也没成佛,他们当起了农民、渔民、猎户、瓦匠、小偷、生意人……靠着底层百姓固有的生存技能,顽强地完成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目标——/p

活下去。/p

……/p

李自成在山里碰到了一个“邻居”,那是半山腰里的一座破寺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独自一人,连个徒弟也没有,孤独地生活在深山里。/p

“谁也不许打扰老和尚,”李自成下了命令。/p

不但不打扰,他还和老和尚成了朋友,没事的时候就遛达上山,去寺里闲聊。/p

老和尚法名叫“苦闻”,寺里根本就没有香火,因此常常吃不上饭,出山化缘,天下普遍饥苦,化缘也不容易,苦闻和尚三天两头挨饿,黄皮寡瘦,饿得象个竹竿一样。/p

这天,李自成信步上山,又去寺里找苦闻和尚“串门”,让他意外的是,在破烂寺庙里还碰见了另一个人,正在和苦闻和尚聊天,那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身粗布长衫,形容举止很文雅,一看就是个读书人。/p

苦闻介绍道:“王先生(李自成化名叫王久),这位是李公子,李信,饱有才学,年轻中举,是老衲的朋友。”/p

李自成对于读书人向来非常尊敬,他自己是个粗人,但是并不以“粗鄙”而排斥学问,反而提倡下属读书识字。他一听李信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立刻肃然起敬,赶紧施礼,“王某见过李公子。”/p

满面恭敬。/p

李信站起身来还礼。/p

然后……他目光定定地打量李自成,再然后……哈哈一笑,爽朗地说道:“王先生,我不应该这么称呼吧,李闯王,在下久仰,今日一见,三生有幸。”/p

啊?/p

李自成吃了一惊,他怎么知道自己是李闯王?/p

难道是苦闻和尚……可是自己跟苦闻和尚,也没透漏真实身份啊,一向以“王久”自称。或者是手下的士兵们泄露了秘密吗?不能啊……/p

李信伸手让座,“闯王请坐,请恕在下冒昧,直接点破姓名,还望恕罪。”/p

“没什么,”李自成坐在寺庙里的一方石凳上,“敢问李公子,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p

“猜的。”/p

这就更让李自成疑惑了,猜……这么好猜么?我脸上又没刻着字。/p

李岩收起笑容,正色说道:“刚才我和苦闻大师,正聊起你,他说山下来了一拨几十人的队伍,屯兵围猎,收敛行色,有一位‘王将军’稳重老辣,谈吐世故,满面风霜,我一琢磨,几十人的队伍能够‘收敛行色’,显然绝非普通盗伙,而您进入寺内,举手抬足都有神仪藏拙之象,谦逊在外而不怒自威,我这心里便有数了,天下草头王之中只有两


状态提示:第208章 隐姓埋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