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边地疏红>第四章 出师不利

凌晨五点,c团部队准时出发。/p

七点五十分,所有人员和车辆到达上级指定的位置。/p

西域这个地方,黎明来得晚,而且静悄悄,这儿与北京相比,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此刻,天还没有亮。/p

c团先头部队开进伽蒙县哈莱曼乡政府大院。赵云副团长带着指挥组的成员,及时与地方政府沟通,确定了部队进点及救灾安排。/p

经过简单碰头会晤,兵力部署很快明确下来:指挥组和一营在哈莱曼乡政府驻扎,二营、三营驻扎在当地的中学,这样可省去部队自己安营扎寨的时间。/p

九点钟,a师指挥组带师工兵营抵达哈莱曼乡政府。军地各方召开了第一次现场协调会。/p

会上,地方领导通报了受灾情况:全县三个乡镇受灾,哈莱曼乡受灾最重,十三个村全都有人员伤亡,特别是阿布奇村和牙拉甫村至少有数十人伤亡,具体的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还没有统计清楚。/p

经过协商分工,a师工兵营的三个连队配属给赵云副团长带来的三个步兵营,一营、二营分别进入阿布奇村和牙拉甫村,三营兵力分散开,去其他村子搜救。另外两个灾情不是很严重的乡镇,救灾行动由稍晚赶来的武警部队负责。/p

刘翠和陈默都是新闻干事,属于上下级关系。平时,他们联系频繁,像一些演习、拉练等大项行动,两人合作过多次,早已经是老熟人了。/p

协调会后,陈默和刘翠商量:他们分头行动,刘翠带师机关的摄像师小张随一营去阿布奇村,陈默随二营去牙拉甫村;下午六点,两个小组返回乡政府碰头,汇总当天情况后,统一编发新闻稿。/p

刘翠坐上a师机关的吉普车向阿布奇村驶去。/p

c团部队到达哈莱曼乡之后,各级领导干部忙着开会受领任务,炊事班也没闲着,赶快埋锅造饭。/p

陈默和二营营长开完会后直奔哈莱曼乡中学。/p

战士们都已经吃过早饭,登车完毕,各连连长就在学校门口等待营长传达命令。营长顾不上吃饭,迅速将上级指示传达部署。各连长受领了任务,迅速向牙拉甫村机动。/p

陈默和营长在学校传达室简单吃了点东西。每人一碗羊肉汤,一块馕饼子。/p

“羊肉汤是今天早上煮的吗?”陈默问营长。/p

“昨晚接到预先号令,我就让炊事班就连夜采集食物,羊肉是出发前在连队就煮好的,到了这里,只需要给煮好肉块里加些水,烧开就可以了。”营长说。/p

“这办法倒不错。”陈默咬了一口馕饼,竟然没有撕下来,这馕饼特别筋道,使劲扯才能扯下来,真是费劲。馕,热的时候好吃,一旦放凉,就会变硬、变柴。陈默把馕掰成小块泡到肉汤里,囫囵吃了几口了事。/p

营长的肉汤还没有喝完,通信员拿着文件夹跑过来。营长把碗递给通信员,嘴里还嚼着馕,接过文件夹,打开看起来。/p

“伤亡惨重啊!”营长说,“收到上级通报,截止目前,已有130多人死亡,200多人受伤。”/p

陈默一听,感到问题严重了。地震发生在深夜,老百姓大都已经上床睡觉,此次地震造成的损失,有可能是西域地区历年来最严重的一次。/p

“根据以往经验,伤亡人数还会上升,余震也会不时发生。”陈默把自己的碗用纸擦了擦,塞进挎包里说,“农民住的房子大多是土坯子盖的,哪经得起6.9级地震。有些人被压在倒塌的房子下,还有粮食、牲口等也需要抢救出来。”/p

“太好了!”营长兴奋地说,“国务院已向西域派出应急救援队,预计下午到达伽蒙县。”/p

“这次国家队反应挺快的。”陈默说,“黄金48小时,救灾就体现一个‘快’字。”/p

“附近县市也派出医护人员赶赴哈莱曼乡支援。”营长继续翻看文件,“有两支医疗队来得比较早,直接去了受灾的村庄。咱们民乐县人民医院也派来了医护人员,他们就在哈莱曼乡卫生院协助抢救重伤员。”/p

“西域地震多发,救灾越来越有经验了。”陈默整理好的行头,就等着出发。/p

营长将文件夹还给通信员,接过碗喝了两口汤,对陈默说:“陈干事,我们赶快走吧。”/p

整个灾区笼罩在惊恐的氛围之中,所有的人都紧紧张张,不论是受灾的,还是救灾的。部队当前最主要任务是搜寻幸存者。/p

陈默坐上营长的指挥车向牙拉甫村急驶而去。透过车窗,陈默看到四处都是灰蒙蒙的,人似乎进入了梦境。道路两边的农户,有些房子出现了裂缝,有些牲口圈倒塌,人们都在想办法自救。/p

有的老百姓看到有绿色的军车路过,便停下手中的活,跑到公路边向军车挥手,不知他们是在欢迎,还是示意军车停下来帮助他们。/p

军队有军队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可能谁一招手,车队就停下来施救。在灾情不严重的地方,自救比坐等救援更有意义。/p

陈默到达牙拉甫村,战士们早已开始救援。陈默参与过两次地震救援行动,没想到这一次,这个村子,真是惨不忍睹。/p

大部分房子都已垮塌,真不知有多少生命在睡梦中被掩埋……/p

各村不断有重伤员送到乡卫生院,来回穿梭的救护车拉着警笛一路狂奔,给本来就紧张的气氛更增添了几分不安。/p

午饭,战士们根本顾不上吃,饿了就啃几口干


状态提示:第四章 出师不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