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只谈一些往事和学习的现状,后来慢慢就无所不谈,有意无意中产生了相互依恋、相互仰慕。/p
陶莉是一个本分、保守的女孩,她不想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可是他们的学校,用她的话说快成了“婚姻介绍所”,而她自己则力求独善其身。/p
她瞧不起那些整天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荒废学业的同学,更不愿意拿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做一些无聊的事情。但与陈默的书信联系,渐渐打破了她心头的平静。/p
陈默从她的信中,能读出她的一些心思。/p
在陶莉的眼里,陈默是未来的军官,身上有军人的热情和朝气。陈默所在的军校不招女生,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事,这让人放心。/p
这种情感,在谁也没有明示的情况下一天天滋长。/p
他们在鸿雁传书中渡过了紧张、浪漫的大学四年。临近毕业分配时,两人的去向都成了彼此关心的问题。/p
当时,陈默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他想到边防一线部队去锤炼自己。/p
四年军校文化的熏陶,他的心里早以埋下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不愿沉沦的火种。/p
陈默身上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让陶莉大为欣赏。也正因为得到陶莉的欣赏,陈默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p
那一年,各大媒体都在宣传一位西藏的英模人物,正是这一宣传,把很多年轻人的梦想,吸引到那片神秘而纯洁的雪域高原,陈默就是其中之一。/p
当时,他第一个写了《决心书》,申请到西藏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p
成熟理智的人,往往把事情想象得过于复杂,有时会影响决策;激情澎湃的人,往往把事情想象的过于简单,有时做事不计后果。/p
陈默更多时候不是一个理性之人。申请去西藏的事,他以前曾经对陶莉说过,陶莉并没有反对。/p
陈默觉得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肯定要失去一些东西,失去与家人的团聚,失去舒适的都市生活,也可能失去美好的爱情。那是必须面对的、必须要接受的。/p
所以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他希望陶莉会理解,他也相信陶莉不会反对。/p
陈默不想就此与陶莉分开,他甚至希望陶莉能跟她一起去西部。如果陶莉不愿去,两地分居,陈默自认为也能接受。/p
退一步想,陶莉不跟他去西部,也不愿过那种两地分居的生活,那就只一项选择,分手。/p
对这种最坏的结果,陈默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p
有了这样的考虑,陈默把自己的决定正式告诉了陶莉。/p
这期间,两人书信往来主要就是讨论这个问题。/p
陈默隐隐约约还记得自己写信的内容,他不知道陶莉会不会保留那些信,而他始终保存着陶莉写的那四封信。/p
毕竟,那是一段尘封已久、难以忘却的情感记忆。/p
(下一章:《鸿雁传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