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重生之红星传奇>第一五四四章 美丽的库页岛

spn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接壤。南北长达984公里,东西宽6-160公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岛屿。岛的中部山脉纵横,四周平原广袤,森林密布,地下有煤炭、石油、黄金等资源。

库页岛原居民以渔猎为生。

沙皇俄国侵占库页岛后,库页岛原居民死的死,被『逼』逃回大陆的逃回大陆,剩下的原居民已经不多了,而且被『逼』学说俄语,不准说母语汉语。

当年俄国侵占库页岛,先在母子泊登陆,赶走原居民,在母子泊建营地、教堂、学校,开金矿、煤矿,并把母子泊取名亚历山德罗夫斯克。等到沙俄占领了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后,日本闻讯前来分赃页岛南面的原属中国的千岛群岛给了日本。后来日俄战争爆发,沙俄战败,又将库页岛从中划开,北部由沙俄占领,南部由日军占领。

这样一来,库页岛就有了三个名字,中国人叫库页岛,俄罗斯人叫萨哈林岛,日本人叫桦太岛。[

苏联红军打退列强干涉后,库页岛的归属就又成了悬案。苏联要日本归还南萨哈林岛岛,并且认为千岛群岛也是苏联的。日本人呢,一心想独霸库页岛,两国外交官年年争吵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国的库页岛到底该姓苏还是姓日。

日本发动远东战争后,采取突然袭击手段攻击海参威、北库页岛,库页岛很快就沦陷与小鬼子之手。库页岛上被俘的苏军和苏联居民全部被日军关了起来,用日军的话说统统苦力的干活,日本人随即涌进了库页岛,建立政权。开始把库页岛当成日本领土了。由于远东苏联红军作战失利,苏联又惧怕东西两线作战有灭国危险,苏联与日本签订了,将远东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名义上归还了伪满洲国,明确承认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主权属于日本。

那个时候斯大林没有想到**的刘一民能率大军消灭不可一世的关东军,解放东北。收回远东失地。如果他知道的话。不知道当时会怎么决策。

据说,后世一些俄罗斯学者在档案解密后,经过仔细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日苏远东战争时,刘一民部就有实力进军东北,协助苏军打败关东军。结果,刘一民仅仅是出动轰炸机编队轰炸日本八幡制铁所、长崎港、佐世保基地和袭占上海,对苏联红军增援作用不大。导致远东红军作战失利,使俄罗斯双头鹰国旗损失一鹰,永远的失去了苦心经营多年的从**的满清手里解放的土地,包括美丽的库页岛。

一些日本学者更是用心险恶,从当年创办军事论坛开始研究,竟然说日苏远东战争前就在煽风点火、制造日苏对立情绪、营造日苏争战氛围。日苏远东之战爆发后。刘一民虽然没有直接出兵东北支援苏联作战,但是却空袭日本、袭占上海,削弱日本经济和军事实力,迫使日本帝国为了解决资源危机不得不发动太平洋战争,从而掉进战败陷阱。更有一个大胆的日本学者在没有任何佐证材料的前提下,信口雌黄,诬陷说日苏远东战争就是有中国战神之称的刘一民精心编织的一个圈套。诱使日苏开战,让当时的苏联放弃侵占中国的远东领土,然后他才偷袭关东州,进而攻占东北的远东。收复库页岛、千岛群岛,名正言顺地收复失地。可惜日苏两国都上了刘一民的当,辛辛苦苦为刘一民做嫁衣裳。

对于日俄学者的说法,后世中国学者嗤之以鼻,引用大量的事实驳斥俄罗斯学者对刘一民增援苏军作战不力的说法。至于日本学者的诬陷,中国学者的回答只有四个字:一派胡言!

这都是后世许多年以后学术界发生的争论,刘一民是不可能知道的!

就在我各路大军会师豫皖苏的时候,6月25日凌晨,指挥我军攻占库页岛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下达了发起库页岛战役命令。

左权乘飞机抵达东北后,与陈云、叶剑英、谭政、许光达等人一会商,就觉得攻占库页岛宜早不宜迟。因为华北方面军主力被我军消灭,我军主力南下再阻力,很快就可以抵达长江一线,这样一来,华中、华东日军极有可能逃跑,这部分日军如果逃跑后,有三条路可走,一是撤回日本,二是撤往东南亚与日本南方军合流,三是撤往东南沿海或华南作困兽犹斗。日军论往哪里撤,都会加强北边的库页岛和南边的台湾岛的守备力量,时间越长,日军对库页岛增兵越多。因此,攻占库页岛必须快刀斩『乱』麻,速战速决!

左权的电报报到中央和刘一民那里去后,中央指示左权相机夺取库页岛,等于是放权了。刘一民则在我军结束衡水之战后,就下令特战编队飞往海参威,海军的船队向海参威集中,由左权指挥,夺取库页岛。

刘一民给左权的回电很详细,综合了我军缴获的关东军关于库页岛的详细资料,提醒左权务必要在美军潜艇对日军潜艇发起攻击后再进攻库页岛,以免日军潜艇袭击拦截运部队的船队,造成重大伤亡。

之所以一再强调要美军潜艇清除鞑靼海峡的日军潜艇,是因为刘一民知道我军缺乏海军人才,领导们都不知道笑笑的潜艇攻击舰队的灾难『性』后果。如果日军在鞑靼海峡部署几艘潜艇,就足以封锁我船队渡海。因为我军没有有效的对付潜艇的手段,渡海船队只能成为日军潜艇的靶子,一枚鱼雷就可以让


状态提示:第一五四四章 美丽的库页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