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网络游戏>天下王者>1674章 但驱还北

www.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前两天发了有关徐达的章节,对于故事中,徐达对萧云,常遇春说的那番故意放走元惠帝的话是不是真的,还有就是故事中的常遇春到底有没有密保给朱元璋。

对于这个问题好多人在问, 更有的书友说徐达后来,患有背疽,忌吃河鹅,朱元璋偏赐蒸鹅全宴予徐(中国民间传说鹅为“发物”),明朝规定赐宴必须即时食、全食。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流着眼泪把鹅肉吃完,不久毒发而亡,并不是因为朱元璋忌惮徐达的功劳盖主,就是因为常遇春告密徐达放走了元惠帝,心生反意为朱元璋所忌惮,因此被杀!

对于这个解释,我只能苦笑不得,徐达不得善终这个结论是出自明朝学者徐祯卿所著的笔记胜野闻》,后为清朝赵翼名作《廿二史札记》所误用,遂广为流传,造成了一些书友的误解。

首先我要说的是,《翦胜野闻》多记明朝初年掌故。《明史》记徐达死于背疽,但无朱元璋派人赐食一说。《翦胜野闻》才有“忽赐膳”的记。《翦胜野闻》又:“时太后既崩,临葬日,大风雨震雷电,太祖甚不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翦胜野闻》“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并不可靠。郎瑛亦曾以朱元璋撰成的《朱氏世德碑》考证《翦胜野闻》的错误。所以并不可信。

就好比 徐祯卿在他的《翦胜野闻》里说:徐达追击元帝,眼瞅着就要追上了,忽然传令班师。常遇春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大怒,纵马回京向朱元璋汇报,说:“徐达要造反了,已经追到顺帝了,他给放了,他的阴谋已经不能逆转了。”徐达猜度常遇春回京,必然生变,就留下部队镇守北平,自己带着卫队回京。驻舟在江浦,自己手持宝剑去见朱元璋。朱元璋那会儿正生气呢,睡觉前就告诉值班的警卫,说:“徐达来了别让他进来。”话音刚落徐达就到了,见不着朱元璋,就起了疑心,拔剑砍死了值班警卫,夺门而出。朱元璋一看事情闹大了,就悄悄派人去找徐达,说不治你罪,你来见我。徐达不肯来。

于是朱元璋就出了皇宫,亲征到徐达的船上去看他。徐达对朱元璋说:“我要是有二心,能拖到今天吗?现在说虽然已经晚了,然而我临江指挥着劲旅,也能占据江淮。但我不这样做。而我为什么不擒元帝呢?这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元顺帝如今虽然很卑微,但是他曾经做皇帝而统治中国,我把他抓来,怎么处置呢?天命在上,我自己知道。我是什么人,敢自外于你朱元璋?”朱元璋听了很有感悟,于是两人起誓,修好如故。“

这一番话明显有了问题,首先不得不承认,上面的一番话,徐达肯定是说了,根据《明史》记徐达,的确说过“吾之不擒元帝,亦筹之熟矣,彼虽微也,亦尝南御中国,我执以归,将曷治焉?“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我不生擒元朝皇帝是早就计划好的。元朝皇帝虽然已经很微小了,但他毕竟南面为王统治过中国,我把他抓回来,怎么处理呢?“对于这句话,明人陆深的《玉堂漫笔》也有类似的记。不过,陆深的《玉堂漫笔》误认为徐达放走元顺帝的事是发生于开平之战,实际上徐达并没有参加开平之战。开平之战是常遇春领导的战役,可见此处有误。

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里专门对《翦胜野闻》一类野史所述徐达放走元顺帝之事做了详尽的考证——洪武元年,徐达、常遇春兵至通州,在八月庚午攻克元都,顺帝已于七月丙寅开健德门北走,所以根本没有故意放走元顺帝之事。第二年春天,徐达正在陕西与巩昌、临洮、庆阳等地的元军作战,常遇春说通州有一个元丞相,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即与李文忠还师北平,打败了元军以后,又追击到开平。这时顺帝已经北走沙漠,常遇春归途中在柳河死去。所以开平之战,徐达并不在场。常遇春也根本没有回南京当面向朱元璋揭发徐达谋反之事。而且徐达其人小心谨慎,恭谨有礼,当年在平江与张士诚作战时,有事便派人回京请示朱元璋。朱元璋赞许其忠诚,以“将在外,君不御”勉之。将军胡德跟着他远征扩廓帖木儿,战败,徐达下令说:“致使战役失败,应当斩首。”但因其为功臣胡大海之子,所以带着戒具送到京师。朱元璋说:“徐达将军是效仿卫青不斩苏建,今天不用姑息。”由此也能看出徐达遇事不敢擅自决定。更何况消灭一个国家这样的大事,他哪儿敢故意放走元顺帝呢?“

对于这一点,徐祯卿在《剪胜野闻》中已经指出:“(朱元璋)获元后妃孙子不行献俘礼及元宗室皆封以官,此我太祖忠厚之道,兴灭继绝之仁,度越前代者也。”而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的考证亦指出:“明史谓:上幸汴梁时,达密请于帝,谓‘元帝若北走,将穷追之乎?’帝曰‘元运衰矣!行自澌灭,出塞之后,慎固封守可也。’” 加上朱元璋于洪武七年将在应昌之役被俘虏的“元主嫡孙买的里八剌”遣返回蒙古,以及朱元璋甚至还扬言要遣返在应昌之役被俘虏的元明宗的皇后,说明朱元璋似乎是不会强烈反对放走元顺帝的。 更何况,明人严从简在《殊域周咨录》中记朱元璋祭祀历代帝王时,用手指着元世祖的画像说:“痴达子,痴达子!汝何人,入主中国,可谓幸矣。今不革去者,以尔亦一代之王。朕今天命人归,奄


状态提示:1674章 但驱还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