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喋血争锋>第三十章 出人意料

虞城县城高耸的城墙沐浴在晨曦之中,城头插满了大夏帝国的军旗,无数帝国精锐士兵穿梭在城头之上,无时无刻不再告示虞城县城现在已经换了新的主人,又回到了大夏帝国的怀抱,而在城池西边则修筑了一座巨大的兵营,仿佛一只巨兽匍匐在那里一动不动。

虞城县属于两淮道毫州管辖,是东方太平军雷战和部最西面的一座城池,它的地形一面环水,三面环山,地势北高南低,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想要从水路进入虞城县城,必然会经过武安水寨,这里原本驻扎着一小部分的帝国水师,但是却在太平军前年起事之时就已经损失殆尽。而想要从西面山地进入则必须经过黑马岭的云峰寨,这里属于云雾山脉的分支,地势及其险峻,奇峰突起,怪石林立,唯一的通道是一个枯竭的河谷,想要绕过黑马岭进入虞城县城,几乎不可能。

战斗刚刚结束没多久,因为中了火矢而燃烧的云峰山寨正在冒着浓烟,这些浓烟仿佛是一片片乌云似的将刚升起的太阳挡住,穿过浓烟的阳光照射在遍地的死尸上,甚是?人。云峰山寨前面的河谷上以及云峰山寨里到处都是帝国士卒及太平军士兵的尸体,虽然初春的气候不至于使得尸体很快腐烂,但整个山寨里还是散出一股难闻的气味。为了避免引起瘟疫,获得胜利的帝*队只能先把交战双方的尸体搜集掩埋。

大夏帝国枢密院副使、东方剿总指挥使王振在一大批帝国将领及亲卫的拥簇下,走上云峰寨。王振五十余岁,白长须,阔脸虎目,身穿一件精钢麒麟甲,后肩披了一展大红披风,威严庄重,气势不凡。在云峰寨的一个小山岗上,王振矗立已久,眺看虞城县城方向,只见远方的雾气将前方隐隐约约的虞城县城罩上了一层白沙。虞城县城的居民早就在前几天便全数逃离,现在帝*队只不过是得到了一座空城。

激战五天,死伤六千余人,得到一座无人的县城,在别人看来这肯定是一桩赔本的买卖。但是王振却不这样认为,虞城县城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太平军占领此地,那就扼守住了帝*队向东推进的步伐,可以确保整个西面无虞。而帝*一旦得了此地,那就像是在一个鸡蛋的蛋壳上敲了一个洞,帝*队就可以从这个洞进去一直打到雷战和部的老巢徐州城下,最起码也可以把徐州及淮州的太平军分割开来,更何况在云峰山寨及虞城县城下还歼灭了五千太平军。

元历400年3月8日,帝*在枢密院副使王振的亲自指挥下,经过五天激战,成功夺取了两淮道毫州虞城县城,打开了进攻雷战和部腹地的通道。

3月11日,帝*在休整两天之后,五万大军在王振的亲率下,从虞城县城出发向徐州城进军。谁曾想雷战和竟然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让在淮州城抵御江南边军赵毅部的三万军队除留下少数部队迷惑对方外,其余全部向徐州城附近开进;让驻守临枣县城及萧县县城的共四万太平军放弃这两个徐州城外围据点,部队全体开到徐州城外围待命。3月15日,待王振率领五万大军行进到徐州丰县黄集镇附近时,早就布好口袋等着王振大军的太平军十万人蜂拥而上,帝*只能仓促应战,双方激战两天两夜,帝*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四千多人护卫着王振逃出包围圈,而此战太平军也伤亡四万多人。此战过后,雷战和乘胜追击,一直把帝*队赶出虞城县城,而帝*却一路后退,一直退到毫州城才稳住防线。随后雷战和又挥师北进,断了企图攻占临枣、萧县两县城帝*队的后路,帝*拼死突围,在付出一万五千人代价后一路北逃,最后退至济州和徐州的交界处据守。

此战帝*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遭遇惨败,不但损失了大量兵力,还让雷战和部打破了包围圈,获得了大量急需的人口、粮食、兵器盔甲等。经此战,雷战和的大名响彻整个大陆,在大夏帝国的悬赏中已经超过叶无道的八十万两白银,和孙道和的一百万两持平。

也许是最近一段时间刘曜的心情不错,也许是这次太平军虽然获胜但也伤亡惨重,也许是王振在帝国中枢人脉广、地位重,这次的惨败刘曜并没有表现出异常的愤怒,而王振也并没有像霍西宁一样被贬为庶民,只是免去其副使的职务,从侯爵降为伯爵,仍让其担任帝国东方剿匪指挥使。

。。。。。。。

“哈哈,天不绝我太平圣国啊,战和不愧为我圣国第一将,真是我圣国的麒麟儿!”吕梁州城原帝国知州衙门书房内,太平圣国圣王孙道和手里拿着刚刚收到的战报,忘乎所以的向端坐对面的太平圣国武相叶无道、文相缪肃、副文相佟林三人大声道。

因为宁州的形势严峻,年前孙道和就已经把太平圣国的国都从宁州城迁至相对安全的吕梁州城了,而宁州那边只留下了一万军队驻守。

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一脸的兴奋,谁也没有注意到佟林的眼中则冒着一股阴毒的寒光一闪而过。

“圣王,这次战和打的是不错,东方暂时是稳住了,但是我觉得这次的胜利根本就改变不了大局,我们还是得按照先前已制定好的计划进行。”高兴完之后,叶无道最先冷静下来对孙道和说道,他最怕的就是圣王受东方胜利的影响,推翻先前的计划。

“武相,难道我们非得走那一步吗?现在战和战胜了王振,难道我们就不能战胜郑勇吗?”果然,受到雷战和战报的刺激,孙道和又打


状态提示:第三十章 出人意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