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青春校园>官僚>第一百一十三章 继续造舆论上

乔树军和胡晨阳通话以后,证实了胡晨阳确有“平坟造地”的想法,只是,限于目前的条件,暂时不能实施而已。

虽然胡晨阳也说过不会蛮干,但在乔树军看来,纵然有一千条理由,平坟造地本身就有很大的争议,就是蛮干。

当然,乔树军也相信,晨阳不是一个蛮干的人,他即便真要做这件事,也会做好各种“铺垫”,会尽可能化解各种阻力,避免一些负面影响。

而对于建保障房,乔树军倒是希望胡晨阳做成这件事的,这是惠民工程,也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

考虑再三,乔树军给刘家麟打了电话,说了她的担心。

“这个家伙,”刘家麟先感叹了一声,才道:“树军,你也不用太担心,晨阳做事,还不至于蛮干。我估计,他会花很多时间做铺垫,时机成熟了,他才可能做这件事,那还不知道是那一年的事。再说,我会盯着他的,他要蛮干,我给他采取组织措施,我让他当不成这个市委书记。”

刘家麟的话,当然有半开玩笑的意思,但也强调了“组织措施”,也就是说,必要的话,真会给胡晨阳来个“组织措施”。

乔树军心里有了底,也就不再那么纠结了。

“造舆论”的工作仍在继续。

这个时候的胡晨阳,已经想得很深了,既然“小白沟”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那么,就得下决心做这件事,虽然目前的条件还不成熟,但做事的目标和方向是不会错的,胡晨阳的诸多前任或许可以不作为,但胡晨阳认为,他是可以做些“铺垫”的。

这天,胡晨阳叫上副市长王迪来到城西区。在区委和街道干部的陪同下,实地察看城西区的住房困难户。

在这些领导的身后,还跟着一些报社和电视台记者。

大家来到街道妇女王莲英家,这是一间老房子,只有三十多平米,却住了六口人,王莲英夫妇。另有二位老人,加上儿子、媳妇,三代同堂。

在这间屋子里,没有什么“客厅”、“饭厅”、“卫生间”的概念,就只有床、饭桌、灶台,还有自己搭建的小阁楼。

王莲楼原先是给儿子住的。小俩口结婚了,一家人总不好意思让新人住阁楼,当然也不能让爷爷、奶奶住,那就只有王莲英夫妇住了。等儿子结完婚,小俩口又不好意思了,怎么忍心让父母每天爬上爬下住阁楼?就又住到阁楼上去了。

胡晨阳问道:“大妈,您抱上了孙子没有?”

“还没有呢。”王莲英道,“儿子、媳妇暂时还不敢要孩子呢,如果再增加一个孩子,四代同堂,这怎么住啊?”

胡晨阳还要亲自上阁楼看看,这让大家吃了一惊,赶紧劝阻,胡晨阳却不听。执意要爬上去,结果,好几个人抢着帮他扶梯子,生怕他有个闪失。

其实,胡晨阳也没完全上去,站在梯子上,胡晨阳看到了。阁楼的空间很小,其实就如同“打地铺”,坐着都不能完全直起腰,在床头。赫然放着一盒避孕套,而在所谓的“床尾”,还放着一只痰盂,想想也是,半夜要方便的话,为了一泡尿爬上爬下,还不如就在阁楼上解决。

看着这特殊的“地铺”,看着那盒避孕套,一时间,胡晨阳有些“走神”,他脑海里闪过当年他在新峡县的情形,他和陈小旋也打过“地铺”啊,也用过避孕套啊……

下了梯子,胡晨阳对王莲英道:“王大妈,今天看到您家里的住房这么困难,我心里很不好受,我们的下一代,总不能在阁楼上成长。政府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你们。今后每一年,政府都要拿出一笔资金,建设一批保障房,您家里这么困难,应该是第一批享受保障房的。”

说到这里,胡晨阳问陪同他来考察的街道书记:“王大妈应该是第一批吧?”

街道书记笑道:“对,肯定是第一批。”

“好!”胡晨阳对王莲英道:“王大妈,等第一批保障房建起来以后,我再到您的新家去做客,好不好?”

王莲英喜道:“好啊,谢谢胡书记。”

胡晨阳轻叹一声:“惭愧。”

电视记者将这些都完整的记录下来了,记者甚至捕捉到了胡晨阳在一声轻叹时,那复杂而真切的面部表情,极为传神。

看到这个表情的人,没有人会觉得胡书记这是在做秀。

胡晨阳道:“大妈,有件事我想问您?”

“什么事啊?”

胡晨阳道:“第一期保障房有可能会建在小白沟,可能离老公墓近一些,您会不会觉得有点那个?”

“那个”的意思,不须明说,相信大家都听得懂。

王莲英道:“不会啦。再说,我听说,政府已经决定要把老公墓全部迁走。”

胡晨阳赶紧摆摆手:“这个说法不准确,政府还没有决定呢。迁坟可是天下第一难的事,政府的决心也不好下啊。不过,老公墓离市区确实是大近了,已经严重制约了郧城市的发展,这是一个我们大家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啊。”

说到这里,胡晨阳又轻叹一声,然后,又问王莲英:“如果让大家投票决定是不是迁坟,您会投赞成票吗?”

王莲英道:“会啊,我肯定投赞成票!胡书记,我们街道的老头、老太太也讨论过这件事呢,大家也觉得,老公墓离市区确实是太近了,早晚还是要迁走的。”

胡晨阳道:“有没人反对迁坟呢?”

“有是有。有人就是觉得,都入土为安了,迁坟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继续造舆论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