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大军阀>178.美其名曰

原来肖文龙的手下宋顺被从济南调到徐州,一下火车,官邸专车就把他接到了官邸。李默涵亲自在作战室接见了他。

“致敬。”宋顺举起右臂,向李默涵行礼。

李默涵回了礼,随即问道:“说说你在济南战役时进行迂回穿插作战时的心得。”

宋顺也不客气,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济南外围穿插迂回作战的心得和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说道:“我以为夜袭和偷袭最能震慑敌胆,也是能四两拨千斤的战术。但是,我们的武器装备还达不到这个条件。”

“哦?”李默涵问道:“你认为要达到哪些条件呢?”

宋顺说道:“第一,连射武器。我们的毛瑟手枪也好,花口撸子也好,装弹量太少,在近身突击交战时,火力不够。而轻机枪又太大,携带不方便;第二,武器声响太大,影响了奇袭的效果。”

李默涵“嗯”了一声,说道:“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别的要求,至少以上两项我都帮你实现了。”说罢,李默涵拿出那支比利时工程师设计制造的冲锋枪和经过德国工程师改进的m1911手枪。

“这是?”宋顺问

“这支大枪是兵工厂新研制成功的新式武器,我管它叫冲锋枪。发射口径7.63毫米的毛瑟手枪弹,装弹量73发;这支短枪是m1911。这两种枪支经过改进,可以在枪口安装一个消音器。”

一般习惯上人们把发射时声响微小的微声枪通常被称作无声枪。但实际上,它在射击时并非完全无声,而是声音微弱,即使是在寂静的环境中,一般也不会引起附近其他人的注意。微声枪在室**击,室外听不到声音;在野外射击,室内听不到声音。白天在一定的距离**击看不见火焰,夜晚不露光。

微声枪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消灭单个敌人的微声手枪;另一种是用来袭击小股敌人的微声冲锋枪微声枪通常是用装在普通枪管上的消声器来达到消声作用的。微声枪有微光、微烟等特点,它是突击、侦察、反恐怖分队不可缺少的特种武器。

1908年,美国制造商和发明家h?p?马克沁(与发明重机枪的h?s?马克沁不是同一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枪用消声器,微声枪由此而诞生。马克沁喜欢安静环境,厌嘈杂声,特别是打猎时的猎枪声。为此他决心研制出能消除噪声的装置。马克沁研究认为,通过某种装置使枪弹击发时排出的气体作旋转运动,就可充分消除噪声。

1908年,马克沁制造出第一猎枪用消声器,使猎枪射击声大大减小。当年3月25日,马克沁获得这项发明的第一个专利。1912年,美国将马克沁的消声器加以改进,装在步枪上,制出了最早的微声步枪。后来又制成了微声手枪,供谍报人员和特种部队使用。

据说第一批微声手枪生产出来时,当时美国总统的一位好友挑选了一支,准备送给总统,他悄悄带着微声手枪和沙袋进了白宫。不巧,总统正在办公室与别人谈话。于是,这位总统的朋友把沙袋放在办公室外的角落,用微声手枪向沙袋连放10枪。当他把还有余热的手枪递给总统时,总统才知道有人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开枪了。

不过,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微声枪才广泛用于实战。英国首先使用和德累斯勒微声卡宾枪和斯登微声冲锋枪。后来,德国、美国也陆续使用了p0.8,p38和welrod微声手枪。马克沁还成功地研制了汽车使用的排气消声器,并将消声原理应用于安全阀,空气压缩机。

说着,李默涵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柱形的钢管,象拧螺丝一样把它拧到手枪的枪口上。然后,他端起枪,一拉枪栓,对着办公室角落里的一个打沙包打了一个弹匣的子弹。

宋顺看傻眼了,要知道李默涵的办公室很大,但是这么近距离的开枪,自己听到的枪声却很小,而且甚至没有惊动到门外站岗的警卫。接着,李默涵又把消音器撞在冲锋枪上做了实验,这次动静大了些,把门外的警卫招来了。

“怎么样,有了这两样东西,夜袭或者偷袭什么的,更加得心应手了吧?”李默涵把冲锋枪和手枪往宋顺的怀里一扔。

宋顺乐坏了,说道:“要是给我一百支这种枪,我保证让敌人半夜里睡着了都吓醒。”

“我给你五百支。”李默涵伸出一只手,叉开五指说道:“你给我带一支擅长打野战擅长奇袭的队伍出来。带出来了,升官发财,青史留名。带不出来,那么你就一辈子别想挪窝。”

宋顺啪得向李默涵敬礼,说道:“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辜负大帅的期望。”

“嗯,要的就是这股子精气神。你听好了,这次你的任务是配合参谋长蒋方震围歼在武定一带的北洋军曲同丰和张怀芝部。所需人员,你可以自己到各个部队去挑选。”

宋顺听闻此言,眉头微皱,说道:“眼下袁世凯归天,南北双方都停止了军事行动,若是我们此时和北洋军开战,恐怕不妥吧。”

李默涵说道:“理由?段祺瑞会自己双手奉上的。”

宋顺是个灵透人,他眼珠一转,立刻小心翼翼地问道:“大帅指的是《约法》之事?”

黎元洪就职后,又恢复辛亥年被选为鄂军大都督一样,对任何问题都没有决定权力,只在公文上签字盖章,成为段与北洋系一个政治傀儡。

黎元洪虽然就了职,一个问题却引起了争论,便是《约法》有两个,是新《约法》呢?还是旧《约法》?


状态提示:178.美其名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