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大军阀>241.安徽与河南

王世虎从辫子军降将摇身一变成了一省督军李默涵用人不拘一格的美名算是传遍了天下有些年纪大的老者甚至将他比作三国的曹操当然指的是用人方面

王世虎也是传统型的属下深深感到李默涵的知遇之恩一上任就在安徽开始大展手脚坚决、彻底、不折不扣地这行每一项指令

安徽的发展计划是从蚕桑入手的

蚕丝业在中国历史上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但长期以來属于农民的家庭副业技术、设备、管理均陈旧简陋中国土法剿制的生丝粗细不匀胶质坚硬运销欧美后需要经过再剿才能适用于机器织绸业随着生丝外贸的不断扩大这一严重问題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引人注目

就在中国蚕丝业生产抱残守缺徘徊不前甚至产品质量有所下降的时候国际上一些蚕丝业原來并不发达的国家开始注意进行改良早在中世纪意大利就发明了“拈丝”的工序即把丝拈成股以便可以经得住纺机的拉力18世纪初这种技术传到英国并被广泛使用1828年法国“发明共橪制丝器械使里昂积丝业一异彩”

尽管意法两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从未撼动过华丝的霸主的地位但它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改良则远远走在中国的前列并对中国蚕丝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说意法蚕丝业改良的兴起表明中国蚕丝业在生产技术上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那么日本蚕丝业的迅猛崛起则表明中国蚕丝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日本蚕丝业向來不如中国明治维新以前只有少量的蚕种和土丝出口日本政府对此不重视“且有提高税率及取缔出口丝商之谬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朝野充分地认识到蚕丝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使日丝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1870年日丝输出量为7000担仅及华丝输出量的七分之一此后迅速增长到1909年日丝输出量达135000担超过了华丝输出量而在国际生丝市场上跃居霸主地位这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对于古老的中国蚕丝业是一个莫大的刺激

因此李默涵在山东执政之初就把大力发展山东的蚕丝业作为暗中与日本角力的砝码但是山东的蚕丝是柞蚕丝质地远不如桑蚕丝來得好而主要出产桑蚕丝的苏南和浙江一带又不在李默涵的控制之下因此山东的蚕丝业虽然奋起直追但是依旧无法对日本的生丝产业构成危险如今李默涵得到了桑蚕丝基础深厚且良好的安徽省便决心将安徽的桑蚕丝业变成中国有力地回击日本经济侵略的武器

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集思广益结合清末时已经有的一些改良经验做了进一步的深入规划

第一是设立一批蚕业学堂或附设有蚕科的农业学堂初步形成蚕丝业教育体系1917年安徽省教育厅在北门外原安徽陆军小学堂校址开办了"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设置蚕桑、蚕丝两个专业这是安徽省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国家党接手安徽之后又将安庆原有的女子工艺传习所和安徽省立女子蚕桑讲习所合并成立安徽省立女子职业学校主要的优势学科还是蚕桑

第二是优选蚕种蚕种制造是整个蚕丝业生产的第一个环节蚕种的优劣不仅决定着蚕茧的收成而且影响到缫丝的质量乃至华丝在国际市场上的销路长期以來各地农民均采用土种所含病毒常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蚕种的粗劣构成了蚕丝业发展的致命伤有鉴于此改良蚕种成为初期蚕丝业改良的中心议題对此国务院特别设立了一个国家级的蚕种研究机构引进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方法以显微镜检查病毒研制成改良蚕种千余张推广试育后很快就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第三是规模经营栽桑养蚕是中国古老的行业由于农民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墨守旧法生产技术长期沒有得到改进国务院命令安徽省各级政府一定要用先进的生产方法替代落后的生产方法哪怕是强行推动如此认为的推进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看似蛮横但是反倒是效果较好的一來中国百姓当惯了顺民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揭竿而起二來技术进步确实给当地百姓带去了好处

安排好了安徽李默涵还有一个河南省需要安排河南地处中原自古就是富足之地但是中原大地经过数千年耕种土地早已贫瘠不堪尤其是山林损毁严重土地沙化迹象明显后世河南能成为全国粮食大省很大因素是因为化工肥料的使用但目前他可沒那么多化肥资源就算有这么多化肥化肥用多了一样会造成土地板结等问題

所以还是必须在作物改良和机械化耕种上下苦工幸好他早就想好了大致的对策李默涵通过芮恩施的关系联络上了美国克利夫兰财团准备在河南推广机械化种植棉花反托拉斯法案后克利夫兰财团被肢解成了数家公司内部虽还有联系但已经很难在美国恢复当年盛景所以他们一直想拓展外海市场李默涵的想法是由政府牵头与他们合资组建河南棉花农垦公司如果这样项目能够开展那么河南可以种植美国最新的抗旱棉花所需水源也可以从修渠引入而且那里地势平坦荒地连绵可以推广机械耕种提高种植效率不说还能带动国内的拖拉机和机械厂的发展国内棉花和纺织业会因此而迈上一个新台阶仅此一地三厂项目就能给河南增加至少十万个工作岗位还能带动包括拖拉机成衣制造、医用面纱等等一系列下游产业既解决了就业又发展了经济还拉动了科技进步可谓一举三得

只是美国资本家的便宜不是这么好战的克利夫兰财团


状态提示:241.安徽与河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