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越来越浓,天已经转入了初冬。
在磕磕绊绊中,沈家的麦子终于种上了,地里的庄稼也都收回来了,满院子都堆着黄澄澄的玉米,看上去,闻着,都有一种秋收的味道。
青玉放学回来,挨着青璧剥着玉米,小声道:“我跟你说,今天我拿石头砸那条狗了。”
青璧眨眨眼睛:“你不怕它咬你啊?”
青玉扬扬脖子:“哼,那狗欺软怕硬呗。你要真拿石头,它就只有吓的掉头就跑的份。”
青璧把身前的一堆玉米皮推到身后去,道:“它要死了才绝了后患呢。”
青玉瞪大眼睛道:“你要干吗?你不会要打死它吧?”她朝着隔壁一努嘴:“还不得骂死爹和娘,你可别胡来,说不准她都敢打你,没瞧着她家把狗当成儿子养吗?”
青璧不在乎的撇撇嘴,也不吭声。青玉一时也摸不清她要干吗,索性不问,剥了几个玉米便道:“我饿死了,不剥了。”一边说一边往屋里跑,喊着:“娘,我回来了,家里有吃的吗?”
石氏从屋里迎出来,道:“马上就吃饭了,先去跟你妹妹剥会玉米,别一回就家就往外跑。”
青玉扑到石氏身上,道:“人家才一回来娘就叫人家干活,也容我喘口气歇一会。”
石氏三两下把她扒拉下来,道:“去去去,一边歇着去,你都干啥重活累活了,还歇歇?”
青玉怏怏的骑在门槛上,道:“读书啊,您可别瞧着我拿的笔不重,比您下地不轻松,是吧,爹?”
沈四海倒是眼睛一亮,问青玉:“怎么,你们现在开始写字了?”
“是啊,爹,这是我今天写的,您瞧瞧怎么样?”青玉献宝一样从包里拿出一撂写满了字的纸来。
沈四海放下肋下的柴禾,在裤子上抹了抹土,接过来道:“我瞧瞧。”
青玉的字还很稚嫩,不过一横一竖写的倒是极认真,沈四海上上下下看了半晌,点点头道:“嗯,头一天,写的就算不错了。”
石氏也凑过来看了看,笑着摸摸青玉的头:“行,我大闺女长出息了。”
青玉小心翼翼的收起字纸,道:“我拿去给祖父祖母看看去。”
石氏叫她:“你回来,甭去了,献什么宝啊?”
青玉却早就跑远了。
沈四海什么都不说。
他从来不是抓尖的性子,这么点小成就,他一向是不屑炫耀的。可因为这成绩是青玉的,青玉自己又不惮于炫耀,他并不多事。
青璧和石氏的想法是一样的,小小的一点成绩,不值得炫耀,况且对于不懂得欣赏她们的人,更没必要去看他们的脸色。
但青玉和他们想的都不一样。在旁人们看来,因为石氏生了两个女孩儿,带累的一家在祖父那边都不受待见。可越是这样,越要让他们看看自己多么有出息。
她才不怕祖父冷脸呢。
一溜烟跑进沈太爷家,进了屋,沈老太和沈太爷正在炕上对坐着吞云吐雾呢。青玉乖乖的行了礼,这才在沈太爷的允许下挨着炕沿坐了。
满屋子都是呛人的烟味,炕沿又冰凉,青玉坐着极不舒服,可也只得等着沈太爷问完话,不外是问起学堂里的事,青玉一一答了,这才拿出自己写的大字,呈上来道:“祖父,这是我今天学写的第一篇字。”
沈太爷年轻时也是凭借着一手好家,在乡里都帮过忙的,因此并不敢小视,接过来看了看,却毫无夸赞之词,倒也没打击。
比竟沈家长房里青玉是嫡孙女,她是第一个上学堂的,学的好,也给下面的妹妹弟弟们做榜样,将来也是沈家长房脸上有光,因此只道:“嗯,行啊,平时多练练,写字必须得耐得住辛苦。”
虽说丫头片子家,识文断字没什么大用处,但也比睁眼瞎强。
沈老太爷话也不多,很快就闭目养神,只有长长的烟袋锅子里不时冒着红火星子和他嘴里吐出的烟雾,表明他还醒着。
沈老太则千篇一律,不过是问青玉中午都吃了啥。
青玉倒不嫌烦,耐心坐着跟沈老太聊天。
沈老太基本足不出户,偶尔在院子里坐坐,但是家中倒是常来人,听些村子里的故典。想来是太寂寞的缘故,青玉这么小的孩子在这坐着,她也能东家长,西家短唠叨上半天。
最后才想起来问:“听说你前些天让四福家的狗咬了?现在怎么样了?”
青玉便道:“早好了,当时咬的也不重,就是留下一排牙印。”
沈老太爷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道:“没出息。”
青玉委屈的抱怨:“我可没招它,正在路上走着呢,谁想到它会蔫了吧唧的跟上来,逮住我的小腿就咬了一口?不信您去问青璧,她可是亲眼看见的……”
沈老太爷又闭上了眼睛,一句话也不接。
沈老太凑上来,用老花眼看了看,道:“唔,还好,再养几天就没事了。”
她嘴里没牙,时不时的要含着油梭,凑的近了,青玉就闻见了猪油腥味,原本饥肠漉漉的肚子便咕咕叫了起来。沈老太道:“还没吃饭吧?”
青玉点点头,道:“我才从私塾回来就过来瞧您和祖父。”
沈老太知道青玉这是来表功呢,当下也就笑笑,起身拿了钥匙开了柜子,给青玉拿了一块点心,道:“你娘天天忙,估计吃饭还早呢,你先垫补垫补……”
青玉接过来,朝着沈老太甜甜一笑:“谢谢祖母,还是祖母惦记我,我都饿的前心贴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