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穿越重生>大明狼骑>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撤退(四)

黄龙旅顺战败自杀,朝廷派山东副将沈世奎接任皮岛总兵,这些事情大勇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无可奈何,事情已经发生,他就是想改也改不了了,当务之急是如何又快又安全的将剩余人员撤离到辽阳,其他的,就是天塌了,也不关他事。

浑河上的浮桥,300輛由马车和雪翘车组成的车队正在过河,这些车辆装运的除了从福陵抢到的金银珠宝就是粮食。

浑河的冰结得十分厚实,有些马车连浮桥都不必走,直接就从冰上奔了过去。有几个年轻的锦州兵还自得其乐的冰上滑跑,不时摔个狗头载,惹得马车上的老兵们笑得不停。

大部分马车上装得都是粮食,这是比金银珠宝更重要的东西,没有粮食,再多的珠宝又有什么用。

关外这几年收成其实也不好,甚至比关内的灾情还要严重,从崇祯二年开始,连续几年的大旱让关外农作物几近绝收,这也是为什么洪太要冒险率领八旗入关抢掠的原因,因为他们太需要粮食了。如果没有粮食,不必大明攻打他们,他们自个就要饿死了。

除了从关内抢掠粮食以外,金军还从蒙古人和朝鲜人手中抢粮。天聪元年,洪太就命阿敏、济尔哈朗、岳托等人率军东征,迫使朝鲜臣服,并举国搜刮粮食供应后金。

其后几年,每年从鸭绿江运到后金的粮食都有数十万石,另外金军不定期的侵入蒙古部落打粮,抢夺蒙古人的牛羊,正是这种强盗式的行径才保证了后金这几年渡过了天灾。

也幸亏整个后金的人口不到百万,否则若像大明那般有两亿生民,这等天灾之下,怕是八旗也要揭杆而起了。

抢来的粮食大部分屯积在了沈阳城,不仅因为沈阳是后金的政权中心,更因为沈阳是辽东地区最大的城池。许是自己就是做强盗的,八旗上下也很怕有人会来抢他们的粮食,所以将粮食屯在城墙高大的沈阳城中,在他们看来是很安全的。

去年大小凌河和锦州之战,因是倾举国之兵伐明,动员的兵马和粮草之多,已经超出后金能够承受的范围,再加上因明军抵抗坚强,又在锦州城下大败致使收获无几,更使后金缺粮严重。若不是洪太勒令朝鲜再凑出一批粮食,另外宰杀了大批牛羊,一个冬天也不知要冻饿死多少人。

为了抢到传国玉玺,洪太再次组织远征大军,这一次更是耗尽了开春以来屯积的粮草,留在沈阳的粮食勉强只够食用三个多月。当日锦州军攻城,代善将外城所有旗人都迁入了内城,导致粮食紧张,代善甚至做好最坏打算,一旦洪太主力无法赶回,明军围城期长,就准备杀掉一批老弱充作口粮。

锦州军入城后,剩余的粮食只两万多石,另有数万石的粮食遭大火焚毁,那两万多石粮食已经分作两批先期运走,此次运出的是从外城搜刮出的几千石粮食,内中多数是那些自愿随明军撤退的汉民贡献出的,少部分是明军直接强征的。

外城的汉民粮食供应是配给制的,除了少部分替八旗权贵做买卖的商人家有余粮,大部分汉民的口粮是定期发给的,不多也不少,只保证不饿死人。若想日子过得好些,可以自谋其他出路,只要完成旗人老爷的差事,老爷们是不会管汉民如何会自家老小赚取果腹粮食的。

马车过河的时候,城中明军还在劝说汉民随同撤离,但效果微乎其微,劝说了一个多时辰,也不过只4000多汉民青壮愿意冒险在这冰天雪地走一遭,其他的基本上就是铁了心就留在这沈阳城了。

辰时一过,明军全部出城。

八千多自愿出城的汉民和一万多女人孩子也依次出城,城外,近千辆大小马车和雪翘车已经准备定当。

明军按每百人为一队的编制运送这些汉民,百人中选年长者五人负责沿途事谊,这五人除了要负责管理队中人员,还要负责和锦州军联络,以便取得尽可能的帮助,另外他们还要负责队中人员的吃住衣食。明军给每百人留了足够食用到辽阳的粮食,这些粮食由他们自己保管,明军不会索取。汉民自己带的御寒衣物,家软细拾什么的,明军同样也不会强取。

冰天雪地,又是数百里路程,没有统一的管理是无法想象这路上会出什么事的。明军尽管不可能提供太多帮助,但让汉民们有组织撤离总比无组织,一团散沙的乱轰轰好。能够帮助的,明军都尽可能帮助了,是不是能活着到达辽阳,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马车和雪翘车全部安排女人和孩子乘用,如此一拨又一拨的出发后,最后还剩下6000多青壮男丁无车可乘。

大勇下令将这6000多青壮男丁编成三营,每营2000余人,从军中调了150老卒负责管理他们,并发给长矛大刀等兵器,命令他们随女人孩子们一起出发。

一旦路上遇到八旗兵,这些青壮男丁就要随时和锦州军并肩作战。青壮们的老婆孩子有很多就在马车上,为了保护家小,关键时侯还是能派上用场的,至少可以牵制住一部分金军。

一应安排结束后,已是午时了,此时留下的锦州军计有轻骑兵1500人,步军左营2000人,新降汉军1500人,大勇的亲兵 人,总兵力5300余人,另外还有600多匹战马。

留下诸将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因此都是心情沉重,各自安排部下在城外生火煮些羊肉汤果腹后,便来向大勇请命。

大勇没多说什么,出城的时候,他看到很多汉民躲在街道


状态提示:第四百五十二章 大撤退(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