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清末之雄霸天下>469.第469章 势不可挡

南京军区对苏北的战役由副司令杨宗濂亲自指挥,共出三个军的兵力,分别从镇江、江阴、张家港渡江,迎面直袭苏北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府。

苏北由湘军旧部丁日昌驻防,当初他和杨宗濂同属于曾国藩的幕僚,二人也是老相识。

在战斗打响之前,杨宗濂也多次以私人的身份写书信劝说丁日昌举旗反清,但是每次都被丁日昌回信骂个狗血喷头。

杨宗濂无奈,只得和昔日的同僚刀兵相见。他对苏北的进攻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双方的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华兴军已经全部装配后膛步枪,而丁日昌的手下的兵马大部分还只是手持刀枪棍棒。

因为条件所限,丁日昌采取的战略还是旧式的固守城池。在他接手苏北的防务后,就开始组织百姓大修城池。妄图依靠城防工事,阻挡华兴军的进攻。

苏北河道纵横,此次配合杨宗濂一起进攻的还有海军的小型战舰。

经过不断的改进,现在海军战舰上配备的火炮已经全部改装为后膛火炮,炮弹里装填的也是威力极大的黄色炸药。在性能上已经很接近后世的榴弹炮,只是目前只装配给海军战船,还没有装配给陆军使用。

靠近长江一带的三个府城,在华兴军发起进攻后,没有坚持一日。丁日昌辛苦构建两年的城防体系,便被炮火完全的摧毁。城中的将士不是举手投降,就是弃城向北逃窜。

在清廷和新中国维持和平的时间里,因为两地只有一江之隔,江北的百姓对华兴军并不陌生。三个城市被占领之后,华兴军不但没有遇到百姓的反抗,反而城里的市民们都自发的组织起来,欢迎华兴军进城。

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苏南在华兴军的治理下,不管是那方面都远远超过苏北。若是没有丁日昌的严加管控,他们早就举家迁往苏南生活。

丁日昌得知消息后,差点惊讶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战斗才打响一日,苏北以南的三个重城就全部陷落。他布防在扬州、泰州、南通的兵马可足有三万多人。最让他郁闷的是,江北各省的同僚竟然没有一人派兵支援。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人,现在江北各省已经牢牢的被华兴军四面围困。河南的袁家要面对驻防在山、陕一带的华兴军,山东的丁宝桢处境更为艰难,不但要地方直隶的华兴军,还要面对又流窜回山东的义和团。

安徽的吴长庆处境更为艰难,在杨宗濂率南京军区三路大军对苏北发动进攻的时候。广东军区的副司令徐得胜也统帅三路大军打过长江,兵锋直指合肥。

徐得胜和杨宗濂在华兴军的高级将领中并没有多少的战功,也算是平庸之将。守城有余,攻伐不足。当初他们也是因为举义有功,被乔志清编入华兴军之中。

乔志清之所以把这两个战场交给他二人,也是因为吴长庆和丁日昌的实力最为弱小。在华兴军的绝对实力之下,杨宗濂和徐得胜只需要统管好三军,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战术就能拿下两地。

战斗打响仅仅三天的时间,华兴军便完成了对合肥和淮安外围府县的清理,三路大军完成了对两地在战略上的合围。

一路上所遇到的团勇,刚开始还据城死守。后来越打士气越是衰落,一听到华兴军的枪响便全部逃散一空。

各地的团练武装,不管是用什么战术,只要是和华兴军交手。在三百米外就被子弹打的皮开肉绽,在弹雨面前,冲上来一批便倒下一批,完全没有办法相抗。

吴长庆和丁日昌把省会设在合肥和淮安两府,四周布防的兵马逃的逃,死的死,最后陆陆续续的聚拢到了这两地。当初号称十万人驻防的徽北和苏北,现在各城仅仅只剩下三四万人之多。

丁日昌把手下的将领召集到一起商议军情,众将都垂头丧气的围坐在一起,好半天都一言不发。

“你们都是当初筹军时候就跟着我的弟兄,如今华兴军马上就要打到家门口了。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出来,若是再过几日,恐怕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丁日昌眉目紧锁的环顾着众将,冬日的寒风刚刚吹起,他的哮喘病便又发作,一说话便“咯、咯”咳嗽个不停。他召开这个军事会议,也是为了最后统一下思想。在开战前,他就做好了为大清尽忠的准备。但是最近军心不稳,众将全都是畏惧华兴军如虎,隐隐已经出现溃散的趋势。

“大帅,现在淮安以北的防线完全被华兴军打破。淮安地势平坦,已经无险可守。我们还是尽快向北撤离,在山东一带和丁宝桢大帅混合,兴许还能依靠着山地和华兴军周旋,等待朝廷的兵马入关支援!”

丁日昌手下的副将左云贵第一个开口,他本来是在扬州布防,结果一战便被华兴军击破了所有的防线,连忙后撤到了淮安。

“大帅,左大哥说的极是,咱们手上的兵力却是无法再和华兴军抗衡。他们水路有战舰协助,连天空上竟然也有飞鱼怪的协助,我们的城池经不住一轮的轰炸。弟兄们现在全部被打怕了,一听到枪炮的响声便四处逃散。”

另一副将吴达也面色惶恐的吐露一声,想起当日和华兴军作战的场面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一点都想不明白,华兴军怎么能做出一条会飞的大鱼,而且从上面还能落下炸弹来。

“大帅,撤吧!”

“大帅,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啊!”

其他将领也纷纷开口相劝,都


状态提示:469.第469章 势不可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