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近卫营临时驻地离总督府也就两到三里,如果在平时,吴明徒步小走,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回到驻地,但今天他却晃荡了许久。
南宁城内,仍然是一副大战将起的景象,来来往往全是兵丁。除了这些,那就是难民了。南宁城虽然是少数的大城,但几十万难民涌将过来。也有点吃不住,大街两旁一片狼籍。不时有士兵拿着皮鞭在驱赶着百姓维持秩序。
吴明只觉得自己的心也似刀割一样的疼,有种想冲上前去帮助这些难民一把的冲动,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现在的难民现在成千上万,他纵是倾尽所有,散尽那点可怜的薪资,也帮不了几个人,对这庞大的难民群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远远的,一骑飞驰而来。边跑边喊:“总督府有令,明日起开修帝宫,但凡有身强力壮或长于木工,泥水之类的匠人,将优先进行录用。一旦选拔上,即刻记录在册,一日三餐管饱。”一边说着,他在一个街口边停住了,然后从怀里摸出一张文告,贴在了墙头上。
街头两边的难民顿时如潮水一般的涌过去,围在那副文告旁边,沸腾了起来。
“终于有饭可吃了。”
“明日咱就去应聘,到时候用这一身子力气,暂时让一家老小有点活路。”
“老张,以前我们村里的木具不都是你修补的么,你去试看看,说不准能够得上,先把这段时间对付过吧。”
……
这些难民突然焕发了生机,许多人都非常兴奋。毕竟,饿着肚子在街头乞讨并不是一件好受的事。普通老百姓的金银细软本就不多,而这么多难民呆在南宁城里,城里的粮食供应渐渐跟不上,价格已经有隐隐上涨的趋势。总督府这时候出这个政策,足让这些难民感恩戴德。
“官爷,我丈夫早亡,还带着两个孩子和一个老人。都不符合文书条件,这可如何是好?”总有一些不合适宜的声音传来。一个妇人手里拉着两个孩子从人群里挤到了那个张贴文书的士兵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问道。
那个士兵张贴好文书,刚从人群里走了出来,闻言皱着眉头跳开两步道:“走开走开,满身臭味,别脏了爷的鼻子。没人干活还想吃饭?”翻了翻白眼,最后还是道:“等着,明天就是军屯选拔了,应该会有稀粥赈济,真是的。”说着,一把推开那个妇人,骂骂咧咧的上马走了。
吴明看不下去,紧走了几步,掏出一大块银锭递给那个妇女,望了望四周,小声道:“这位大嫂,这点小钱你先拿着,先将就着用着。”在青庭时,何艺因为一时心软,施舍了难民一碗面。结果自己差点被汹涌的难民潮吞掉。吴明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生怕这些难民会冲上来疯抢,到时候恐怕不但帮不了这位妇人,反而害了人家。好在现在所有人都围在那文告附近,倒没几个人注意到这边。
那个银锭很大,恐怕足有五两之重,那里是什么小钱。那妇人吃了一惊,张嘴结舌地说不出话来。楞了好一会儿,才拉了一把两个小孩,哽咽着要行大礼。吴明连满扶住了她。心头却是蓦地一痛。
已是傍晚,落日为南宁栉次鳞比的房屋,披上一层深红色的流苏。那轮红色夕阳在发了整整一天的威后,却始终挂在空中,似乎在留恋着什么。在落日余晖照耀下,每栋建筑、每棵树、甚至街道上每位行人,都浸浴在红光内,整个城市又披上了似火又似血的轻纱。
如果小艺在的话,看着这么多难民,恐怕又会伤心了。
这一幕,又与去年南征军缺粮的时候何其相似。但祝淮好歹已经提前开仓赈粮,自己能做的,目前也只有这么多了。
远方,又响起了那个传令兵的声音:“总督府有令,明日起开修帝宫……”夕风送暖,声音也有点飘忽不清。他长吐了一口气,唐大哥说得对,只有站在更高的位置,才能为更多百姓做更多的事。
一路上想着心事,等他回到近卫宫时,天已经擦黑了。门口站着两个近卫营战士,看见吴明。“啪”的立正,行了一个军礼。其中一人恭声道:“统领,唐公子今日来找你了,等了许久不见你来,临走留下话,要你回来后,抽个时间去看看他。”近卫营现在经过杨雄的整顿,军纪大为改观。甚至连后来的朱雀队员都一改散漫的习性,渐渐严整起来。
这两个士兵比较面生,应该是朱雀队的成员了。
吴明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唐大哥找自己有什么事?吴明心中诧异无比。不过他正好为唐轩谋得了南宁学院副院长的职位,本来准备明天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的。但既然唐轩叫他,现在一并告诉他也挺不错。看看天色还早,他向两个战士说了下去处,返身朝唐轩处走去。
唐轩被吴明送过来后,就在近卫宫附近购了间房子。那些跟随他一起前来的太学院教习,大多数都被南宁学院聘请了去。也有少数人去了江南的各个部门,成了小吏。但不知怎的,祝淮却对这个名满天下的“唐铁嘴”不闻不问。吴明每次提及此事,唐轩总是淡淡的笑笑,也不多说,他也不好去强求人家去求官。
今日他前去见祝淮,难民的问题是主因,其次么,就是为唐轩谋得个一官半职了。好在祝淮虽然稍微犹豫了下,但最终还是答应了。不知道唐大哥听到这个消息,会高兴成什么样子。他想着,脚步登时轻快了许多。
走到唐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