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看书>军事历史>抗战观察者>第二百四十章 :延安的邀请

最让委员长闹心的是史迪威这个米国人,有事没事的总是指责他不懂军事,纯粹是瞎指挥指挥,总是把‘精’锐部队调到到后方,而不是在前线作战。-..- 可他一个外国人懂得什么?东方哲学的奥妙又岂是西方人可以明白的?

还说什么和延安平分援华物资,增强抗战武装力量,史迪威真是傻得可以。你米国人什么德行当我不知道吗?还想从我手中要绝对指挥权?哼,我堂堂民国大元帅还比不了你一个小小的四星上将?真是岂有此理。

杜文成兵进山西,或者也是一个机会,手下这些个将军打仗或许不行,抢地盘还是很拿手的。杜文成只有三个师的兵力,能打不能守,正好便宜了国府。要是他能快速‘挺’进东北,在日本人投降前抢先控制这些地区,也会让战后的国内形势更有利于我。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显‘露’出一丝微笑,随手在便签上写下一纸手令:命令新二军即刻向山西靠近,任命卫立煌为中缅联军副总指挥,偕同阎锡山元帅指挥中缅联军在山西作战。

阎锡山曾任第二战区总指挥,卫立煌则是他的副总,委员长再次将二人放到一起,自然是为了拉近两人之间的关系,增强双方的合作。

委员长的算盘打得‘挺’响,可杜文成却不愿意让委员长过早地进军东北,为此他命令先遣军放缓战争的进程,稳扎稳打,年底前收复整个山西即可。

阎锡山对于这个命令确是非常郁闷,放缓进攻可以理解,先遣军只有三个师的兵力,过于追求胜利的结果无疑会加大部队的损失。可是放缓解放山西却让他有些抵触,现在,整个中国都知道了他阎锡山回来了,要是不能尽快解决山西问题岂不是丢尽了自己这张老脸?

恰好卫立煌从云南飞到山西,俩个老搭档相见不免要把酒言欢。说起山西战场,阎锡山试探着问起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卫立煌的态度。

“俊如老弟如何看待目前的局势?”

“长官说笑了,俊如此次奉命配合贵军作战,自然是唯长官马首是瞻。”

阎锡山不悦,闷闷地喝了一口酒。“俊如实在扫兴。”

卫立煌看出了阎锡山的心思,对于这位老长官他还是很了解的,遂沉‘吟’道:“非是俊如扫兴。实在是不知怎样说好。长官求战心切,意‘欲’一举平定山西。心情可以理解,我辈军人谁不想尽驱倭寇,光复山河?可惜这世界上已经很少有纯粹的军人了。”

很少有纯粹的军人?阎锡山眼睛一转,瞬间就明白了卫立煌的意思。如此看来还是自己太心急了,只想着自己的面子却忘了杜文成那小子的心思。早就有传言说那小子和延安走得很近,再看看委员长急不可耐地派来的这支军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委员长想跟在先遣军后面捡便宜,问题是杜小子的便宜可是好捡的?难怪卫立煌有话不明说了,这其中的无穷奥妙真是一言难尽呐。

看来自己还是老了。这点事儿还需要一个后生晚辈来点醒自己。这山西早已不是当初的山西,自己何必还耿耿于怀?罢罢,国内的事情太过复杂,我老汉还是不跟着参乎的好。

卫立煌不曾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将阎老将军的万丈豪情消弭的无影无踪,阎锡山当晚就致电杜文成,辞去了这次的统军职务,只待杜文成来到山西即刻返回缅甸。

五月二十号。新二军奉命出潼关从风陵渡过黄河,从西南‘逼’近盐城。郑永年接到杜文成围而不攻的命令后,虽然多有不解,但仍然坚决地执行了这一命令,在北面封锁了盐城通往外界的通道。

而在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刘刚师用强大的火力让增援而来的日军不得寸进。只能看着对岸徒呼奈何。末松茂治师团长正如看着地图唉声叹气,河南的皇军不给力,在长治的军队还要防着晋城的先遣军北上,吕梁那边又要防着土八路,同样是不敢擅动。

还有武乡,明知道那里是土八路的大本营,可几次大规模的围剿都没有赶走他们。反而让他们日益壮大起来,就是只拿的正规军都没有像土八路这样难以对付。据听说延安要求扩编军队为4个军12个师,最后遭到重庆的拒绝,只拿人喜欢内斗的秉‘性’还是没有改变啊,要是重庆同意了土八路的扩军,这山西……

为了配合这次的“打通大陆‘交’通线”计划,华北方面军在河南投入了大量的兵力,114师团也有一个旅团参加了这一行动。可是因为杜文成的横‘插’一脚,山西的局势就变得如此不堪,可他偏偏又无兵可派,愁得末松茂治师团长在指挥部里只想撞头。

杜文成兵围盐城,重庆的军队也在后面跟着捡便宜,一个米械军的兵力重新进入了中条山一线,守卫盐城的只有一个150联队和一个半残的115联队,凭着这点兵力根本就无法抗衡盐城周围的十几万只拿军队,整个晋南怕是要再次落入只拿军的手中了。

末松茂治师团长觉得不能在耽搁下去了,必须救出盐城被围的两个联队。他急电北平司令部,为晋南战局请求战术指导。

北平的冈村宁次也觉得困守孤城无异于自寻死路,况且河南方面也需要加强兵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戈一击。五月二十一日,末松茂治师团长向盐城日军下达了紧急突围的命令。

当日晚,自知情况危急的奥保夫丢下了不便携带的大批物资,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快速突破了新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章 :延安的邀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