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基的确具有成为历史“名人”的潜质,对此就连阅尽数百年风骚人物的皇帝陛下也是相当认可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登基之初、百政待举之际,不惜兴师动众耗费如许的人力也要阻遏他的“成才之路”、中断其“伟大”的“闯业”。
但可惜的是,潜质只是他最终成为“名人”的条件之一。在其他必不可少的条件尚未成熟之前,“李鸿基”这三个字儿还只是一个“人名”而已。
经过深入细致的商讨,李鸿基和李过两人决定还是继续挺进横山。
他们认为这是目前唯一可行之路。
看来现实的情况也的确如此。且不说两人已经饥肠辘辘,体力也几近透支,若是改投他处,不仅能否支撑多久大成疑问,况且还很有可能遇到蜂拥而至的追兵。
好在前行不远就进入了横山地界,而且夜幕也会提供极大的遮蔽,因此,还是加快脚步一直前行最为妥当。
夜幕确实为李鸿基两人最大可能地提供了遮蔽掩护,因此直到次日黎明时分,何胜文才又发现了两人的踪迹。
实际上,与李过对完话又前行了不久,何胜文心里就产生了疑问。
他不可能认出那个人就是李过,是李过那有些诡异的行踪引起了何胜文的怀疑。
家住横山的不是没有,但肯定不会有很多。或许这个人是往横山的家里赶,可也或许他就是李鸿基的那个伴当。
另外,如果是回家,这么晚的时间,本来应该是行色匆匆的,可这个人却并非如此。何胜文觉得这个人行行止止瞻前顾后瞧左望右的样子,更像是游山玩水而不是因为要紧事非得连夜往家里赶。
何胜文虽然没有见过李过,可听驿卒们交代,的确是有这么一个人是目前可知的李鸿基唯一的至亲兼死党。
当时因为自己一门心思地急着赶路,因此根本没有注意这些问题。后来稍稍回想一下,这些小小的异常就很容易放大成为疑点。
尽管有了一些的把握,可何胜文也并没有打算立即释放携带的响箭。匆匆地释放响箭升空,不仅会找来同伴,也会给对方提供警示。况且万一自己看走了眼,却把同伴都招到自己的附近,反而会给对方提供了脱逃的机会。在这黑色的夜空下,如果那两人狗急跳墙拼了性命冒险突围,尽管锦衣卫的人数占据绝对的优势,可也难免百密一疏。
何胜文决定,在没有亲眼见到那两人是在一处之前,响箭是万万不能释放的。反正此时周围应该是已经布满了自己的同伴,只要不惊动对方,步行的那两人显然并不能走多远。
同伴们大多应该已经远远地跑在了前面,各地组织起来的青壮也会源源不断地赶来。这样也好,前后都已布好了罗网,自己万一看走了眼也不会让那两人就真的逃之夭夭。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量跟上那两人的“节奏”。只要始终与对方保持在同一区域内,发现他们的行踪就是早晚的事情。
何胜文下了坐骑,把马的缰绳栓在路边的一棵树上。
然后他稍稍离开那棵拴马树一些距离,可也并没有立即前行,而是停顿了一会儿,等着对方“赶上来”。
时间差不多了。
何胜文开始重新上路,可也没有行色匆匆。他想象着、模仿着对方那躲躲藏藏、瞻前顾后的样子,缓慢行进。同时他还一边留意脚下不要踩到乱石和断枝,以免发现声响,一边侧耳倾听着周围的动静,心里却不停地期盼着对方能够不小心发出什么声响才好。
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算了吧,那都是没事儿的时候用来扯闲篇子的,现在不是有要紧的事儿嘛……顾不了那么多了!
就这样亦步亦趋地前行了三个时辰左右。何胜文估算了一下,自己差不多已经行走了十来里,应该是进入了横山里。看看浓稠的夜色,也差不多是寅初时分。此时天色最为漆黑,正是所谓黎明前的黑暗。
他有意识地向较高的地方移动,天亮时也好尽量扩大自己的视野。
这个时候也是一个人睡意最为浓烈的时刻,连日的奔波也使何胜文浑身僵硬脚步沉涩。他本想找个隐秘一些的地方,闭上眼睛稍微迷糊一会儿。开始还只是一个想法,可随着这个意识在大脑的出现,一阵接一阵如山的倦意就不可遏止地、连绵不绝地汹涌袭来。
“这可不行,这可不行,”何胜文一面提醒着自己,一面却实在抵挡不住汹涌而来的倦意,终于还是蜷缩起身子,在一处隐秘的草丛中闭上了眼睛,“不行也得行了,反正这会儿不行……待会儿……就更不行了,”
山里本来寒意就重,况且还是在这黎明时分,况且他又是一夜未曾进食,因此,迷糊了没有两刻钟,在一阵又一阵的寒噤刺激下,何胜文又睁开了眼睛。
睁开眼睛之后的何胜文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头部尽量压低,双手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巴,仿佛是集中了全身的力气,拼命地连打了四五个喷嚏。
这几个喷嚏是如此的酣畅淋漓,似乎全身所有的疲惫和寒意,都随着从口鼻中喷溅而出的鼻涕和唾沫星子一股脑地倾泻出去。之后他又抬起头打量了一番四周,侧起耳朵倾听一下周围……还好,没有任何异常。
何胜文并没有立即起身。他伸手按了按胸前,不错,还在。
其实他能够感觉到,那个物事一直就在他怀里揣着,可是当手触摸上去的时候,他还是感到很是